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电气设备及附件论文--无线电电信设备论文

车载内容中心网络下抗污染协作缓存机制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7-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2页
        1.2.1 缓存机制研究现状第8-10页
        1.2.2 污染攻击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第12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2-14页
2 相关理论第14-19页
    2.1 车载自组织网络第14-16页
        2.1.1 VANET模型结构第14-15页
        2.1.2 VANET特点第15-16页
    2.2 内容中心网络第16-19页
        2.2.1 CCN网络结构第16页
        2.2.2 CCN数据结构第16-17页
        2.2.3 CCN节点工作机制第17-19页
3 基于移动预测的协作缓存机制第19-34页
    3.1 网络模型第19-20页
        3.1.1 VCCN的网络模型第19-20页
        3.1.2 问题描述第20页
    3.2 变阶马尔可夫模型第20-22页
        3.2.1 变阶马尔可夫模型的优势第21页
        3.2.2 PPM算法第21-22页
    3.3 缓存机制设计第22-28页
        3.3.1 缓存机制概述第23-24页
        3.3.2 划分热门区域第24-25页
        3.3.3 选择缓存节点第25-27页
        3.3.4 缓存替换策略第27-28页
    3.4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28-33页
        3.4.1 仿真工具与实验参数设置第28-29页
        3.4.2 评价标准第29-30页
        3.4.3 仿真结果分析第30-33页
    3.5 小结第33-34页
4 基于灰度模型的污染攻击检测与防御机制第34-50页
    4.1 攻击模型第34-35页
        4.1.1 VCCN的攻击模型第34-35页
        4.1.2 问题描述第35页
    4.2 灰度预测模型第35-37页
    4.3 污染攻击检测与防御算法设计第37-42页
        4.3.1 算法整体概述第37-38页
        4.3.2 污染攻击的检测算法第38-41页
        4.3.3 污染攻击的防御算法第41-42页
    4.4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42-49页
        4.4.1 仿真工具与实验参数设置第42-43页
        4.4.2 评价标准第43-44页
        4.4.3 仿真结果分析第44-48页
        4.4.4 算法复杂度分析第48-49页
    4.5 小结第49-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5-56页
致谢第56-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IEC61131-3标准的边缘计算实时数据服务的研究
下一篇:面向云平台的尾延迟测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