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析产制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导言 | 第7-13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7-8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析产的概念及其原则与方法 | 第13-27页 |
| 第一节 析产的概念 | 第13-15页 |
| 一、析产的含义 | 第13-14页 |
| 二、析产与继承的区别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析产的主体与客体 | 第15-22页 |
| 一、析产主体 | 第15-19页 |
| 二、析产客体 | 第19-22页 |
| 第三节 析产原则与析产方式 | 第22-27页 |
| 一、宋代的析产原则 | 第22-24页 |
| 二、宋代的析产方式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宋代民间析产实态考察 | 第27-49页 |
| 第一节 自然血亲家庭的析产 | 第27-38页 |
| 一、普通型自然血亲家庭的析产 | 第27-36页 |
| 二、特殊型自然血亲家庭的析产 | 第36-38页 |
| 第二节 拟制血亲家庭的析产 | 第38-45页 |
| 一、收养和抱养家庭的析产 | 第38-41页 |
| 二、立继家庭的析产 | 第41-43页 |
| 三、命继家庭的析产 | 第43-45页 |
| 第三节 宋代家庭成员的析产权益 | 第45-49页 |
| 一、嫡子与庶子的析产权益 | 第45-46页 |
| 二、抱养子与收养子的析产权益 | 第46-47页 |
| 三、立继子与命继子的析产权益 | 第47-49页 |
| 第三章 宋代析产中的其他利害关系人 | 第49-57页 |
| 第一节 由婚姻确立的利害关系人 | 第49-53页 |
| 一、赘婿、接脚夫 | 第49-52页 |
| 二、随母嫁之子 | 第52页 |
| 三、寡妇 | 第52-53页 |
| 第二节 由血缘确立的利害关系人 | 第53-57页 |
| 一、在室女 | 第54-55页 |
| 二、归宗女 | 第55-56页 |
| 三、出嫁女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对宋代析产制度的总结 | 第57-64页 |
| 第一节 析产制度中所见的法律与社会之关系 | 第57-59页 |
| 一、民俗习惯为法律的制定提供借鉴 | 第57-58页 |
| 二、法律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 第58-59页 |
| 第二节 宋代析产制度的特点 | 第59-61页 |
| 一、强调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 第59页 |
| 二、宗祧继承与血缘亲情并重 | 第59-60页 |
| 三、法律公平与身份等级制的拉锯 | 第60-61页 |
| 第三节 析产制度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 第61-64页 |
| 一、改变了宋代的家庭结构 | 第61-62页 |
| 二、为宋代“敬宗收族”式宗族的发展推波助澜 | 第62-63页 |
| 三、刺激了宋代小农经济的发展 | 第63-64页 |
| 结语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