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9-19页 |
(一) 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9-12页 |
1. 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三) 论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8-19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2. 创新点 | 第18-19页 |
一、吉登斯气候政治思想的背景 | 第19-25页 |
(一) 吉登斯气候政治思想的背景 | 第19-24页 |
1. 气候变化的现状、成因及后果 | 第19-21页 |
2. 国际气候政治博弈 | 第21-22页 |
3. 学术界与全球气候变化 | 第22-24页 |
(二) 吉登斯的学术研究历程 | 第24-25页 |
二、吉登斯气候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5-46页 |
(一) 气候政治的困境——吉登斯气候政治的逻辑起点 | 第25-29页 |
1. “吉登斯悖论”的内涵 | 第26-27页 |
2. 气候政治面临的现实困境 | 第27-29页 |
(二) 气候政治的多重维度——吉登斯气候政治的逻辑中间环节 | 第29-43页 |
1. 气候政治的行动主体 | 第29-34页 |
2. 气候政治的价值基础 | 第34-37页 |
3. 气候政治的组织原则 | 第37-39页 |
4. 气候政治的行动方案 | 第39-43页 |
(三) 气候政治的目标诉求——吉登斯气候政治的逻辑终点 | 第43-46页 |
1. 抢先适应 | 第43-45页 |
2. 世界共同体之梦 | 第45-46页 |
三、吉登斯气候政治思想的评价及启示 | 第46-59页 |
(一) 对吉登斯气候政治的评价 | 第46-49页 |
1. 吉登斯气候政治思想的贡献 | 第46-48页 |
2. 吉登斯气候政治思想的局限 | 第48-49页 |
(二) 吉登斯气候政治思想对中国气候治理的启示 | 第49-59页 |
1. 将“政治敛合”、“经济敛合”融入政策过程 | 第49-52页 |
2. 在尊重已有制度前提下扩大公众的政治参与 | 第52-55页 |
3. 发挥政治体制优势,凸显国家在气候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 第55-56页 |
4. 整合中央与地方政策,提高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