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5-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39页 |
2.1 转炉炼钢发展简介 | 第16-17页 |
2.2 转炉脱磷反应机理 | 第17-20页 |
2.3 转炉炼钢工艺概况 | 第20-25页 |
2.3.1 转炉常规炼钢工艺 | 第20页 |
2.3.2 转炉脱磷预处理工艺 | 第20-23页 |
2.3.3 转炉MURC炼钢工艺 | 第23-25页 |
2.4 炼钢多相渣(multi-phase flux)研究 | 第25-37页 |
2.5 课题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3 “留渣+双渣”转炉冶炼过程控制研究 | 第39-63页 |
3.1 连续循环冶炼试验 | 第40-41页 |
3.1.1 试验条件 | 第40页 |
3.1.2 试验过程 | 第40-41页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61页 |
3.2.1 脱磷期低FeO渣的脱磷分析 | 第41-44页 |
3.2.2 循环过程中钢渣富磷相分析 | 第44-59页 |
3.2.3 转炉内各阶段渣量控制分析 | 第59-6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4 脱磷期高效脱磷工艺研究 | 第63-89页 |
4.1 顶吹氧枪射流对熔池动力学影响数值分析 | 第65-74页 |
4.1.1 模型理论计算 | 第65-66页 |
4.1.2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66-73页 |
4.1.3 小结 | 第73-74页 |
4.2 顶吹低流量喷枪的脱磷研究 | 第74-82页 |
4.2.1 低流量喷枪的脱磷影响研究 | 第74-79页 |
4.2.2 枪位变化对脱磷的影响研究 | 第79-82页 |
4.3 顶吹常规流量喷枪的脱磷研究 | 第82-87页 |
4.3.1 高枪位低供氧强度的脱磷研究 | 第82-83页 |
4.3.2 低枪位低供氧强度的脱磷研究 | 第83-84页 |
4.3.3 低枪位高供氧强度的脱磷研究 | 第84-8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5 炼钢渣中磷的富集与影响因素研究 | 第89-111页 |
5.1 磷在钢渣中存在与富集规律研究 | 第89-93页 |
5.2 渣中富磷相存在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93-104页 |
5.2.1 渣中SiO_2对富磷相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5.2.2 渣中FeO对富磷相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5.2.3 温度对富磷相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5.3 转炉过程渣的X衍射相分析 | 第104-108页 |
5.4 感应炉钢渣平衡的实验研究 | 第108-11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6 转炉低氧化性渣的高效脱磷工艺 | 第111-123页 |
6.1 低氧化性钢渣脱磷研究 | 第113-114页 |
6.1.1 试验条件 | 第113页 |
6.1.2 试验过程 | 第113-114页 |
6.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4-121页 |
6.2.1 冶炼过程造渣工艺 | 第114-115页 |
6.2.2 高低氧化性钢渣的渣相对比分析 | 第115-119页 |
6.2.3 炼钢辅料消耗影响分析 | 第119-12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7 基于“留渣+双渣”的超低磷钢冶炼技术研究 | 第123-136页 |
7.1 钢渣中富磷相对脱磷的影响分析 | 第123-127页 |
7.1.1 富磷相对磷分配比的影响 | 第124-126页 |
7.1.2 铁水硅元素对脱磷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7.2 试验数据 | 第127-129页 |
7.3 试验分析 | 第129-134页 |
7.3.1 冶炼过程磷的控制 | 第129-130页 |
7.3.2 脱磷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0-134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8 研究结论 | 第136-139页 |
9 创新点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0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50-15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