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脱俗,质朴无华--牧溪人物画的静境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牧溪生平艺术源流 | 第8-10页 |
绪论 | 第8页 |
一、牧溪生平简介 | 第8-9页 |
二、牧溪作品类型分析 | 第9-10页 |
三、牧溪艺术作品的研究现状(国内、国外) | 第10页 |
第二章 牧溪人物画剖析 | 第10-21页 |
一、牧溪人物画的笔墨语言 | 第11-17页 |
1、牧溪人物画的构图类型和笔法表现 | 第11-15页 |
·半工半写 | 第11-14页 |
·线描勾画 | 第14-15页 |
2、牧溪人物画的墨法分析 | 第15-17页 |
·墨线为主 | 第15页 |
·随笔点墨 | 第15-16页 |
·淡墨渲染 | 第16-17页 |
二、牧溪人物画的画面意境 | 第17-21页 |
1、超凡脱俗的意蕴 | 第18-20页 |
·”幽”的静境 | 第18页 |
·”空”的广褒 | 第18-19页 |
·禅”宗意味 | 第19-20页 |
2、质朴无华的境界 | 第20-21页 |
·不为妆饰 | 第20页 |
·随处皆真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牧溪人物画的学术价值 | 第21-26页 |
一、同时代人物画的特点分析 | 第21-24页 |
1、石恪与牧溪 | 第21-22页 |
2、梁楷与牧溪 | 第22-23页 |
3、李公麟与牧溪 | 第23-24页 |
二、牧溪画的东传及其发展 | 第24-26页 |
1、牧溪画的东传 | 第24-25页 |
2、牧溪画对日本的影响 | 第25-26页 |
第四章 牧溪人物画的现实意义 | 第26-30页 |
一、牧溪人物画对我们的启发 | 第26-27页 |
1、注重技法之外的笔墨韵味表达 | 第26页 |
2、结合现实,努力创新 | 第26-27页 |
二、牧溪人物画新的发现点 | 第27-28页 |
1、看似无法,实则有法的技法 | 第27页 |
2、超脱凡俗的内涵和气韵 | 第27-28页 |
三、牧溪人物画对中国水墨画的影响及意义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尾注 | 第31-32页 |
主要参考文资料 | 第32-33页 |
后记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