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评论、欣赏论文

后鬼怪--技术社会异端行为的数据可视化造型表达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1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方法第9-10页
    1.3 研究意义第10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第二章 “后鬼怪”的内涵阐释第11-18页
    2.1 技术社会语境下异端的外在体现第12-13页
    2.2 “后鬼怪”的来源的真实性第13-14页
    2.3 数据凝缩的可视化形象第14-18页
        2.3.1 数据理性的祛魅第15-16页
        2.3.2 “鬼怪”形象的复魅第16-18页
第三章 “鬼怪”形象创作的艺术沿革第18-27页
    3.1 具有现实意义的传统鬼怪形象第18-19页
    3.2 传统鬼怪形象的迷思与主动认知第19-25页
        3.2.1 传统鬼怪的塑造方法第19-21页
        3.2.2 数字时代理“后鬼怪”的造像方法第21-25页
    3.3 由传统鬼怪形象到“后鬼怪”形象第25-27页
第四章 “后鬼怪”的美学表达与创作应用第27-39页
    4.1 “后鬼怪”形象的艺术多元性第27-28页
    4.2 传统鬼怪形象与现代文明“间离效果”第28-29页
    4.3 “后鬼怪”形象的生成式创作第29-31页
        4.3.1 技术对艺术的重构书写第29-30页
        4.3.2 “后鬼怪”形象的生成性特征第30-31页
    4.4 “后鬼怪”的形象的创作应用第31-39页
        4.4.1 文化符号体系的构建第31-33页
        4.4.2 数据可视化“鬼怪”画像第33-35页
        4.4.3 由“鬼怪”到自我的观照第35-39页
第五章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学术成果统计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意与物道--汉字物质化形式的探究
下一篇:“情感的回溯”--关于中国城市景观摄影的考察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