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台湾传统媒体对公众议程与公众议程网络之影响--基于2016年报纸、电视政论节目与民调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引言第17-19页
二、文献综述第19-28页
    2.1 台湾政治与党派媒体第19-22页
        2.1.1 政党政治与台湾媒体第19-20页
        2.1.2 报纸新闻与电视政论节目第20-22页
    2.2 从议题、属性到网络:议程设置的三层演进第22-25页
        2.2.1 议题竞争:从议程设置到公众舆论第22页
        2.2.2 属性议程设置:从影响认知到影响态度第22-23页
        2.2.3 网络议程设置:从议题竞争到议题融合第23-25页
    2.3 政治传播中的选择性接触第25-28页
三、研究方法第28-39页
    3.1 内容分析法第28-36页
        3.1.1 数据收集第28-32页
        3.1.2 变量与操作第32-35页
        3.1.3 交互信度第35-36页
    3.2 社会网络分析第36-39页
        3.2.1 建立矩阵第36-38页
        3.2.2 网络相关性分析第38页
        3.2.3 网络可视化第38-39页
四、研究结果第39-60页
    4.1 党派倾向与媒介形态在议程、议程网络中的交互影响第39-49页
        4.1.1 党派倾向和媒介形态在议程设置中的互动第39-43页
        4.1.2 党派倾向和媒介形态在网络议程设置中的互动第43-44页
        4.1.3 媒体议程网络建构策略之比较第44-49页
    4.2 两岸议题中的属性议程:政治光谱的新形塑第49-55页
        4.2.1 新政治光谱引入的可能性:两岸议题备受关注第50-51页
        4.2.2 实质属性见异同:“两岸政策”和“大陆”分化,“两岸交流”趋同第51-52页
        4.2.3 情感属性分亲疏:中立为主,正负各有侧重第52-55页
    4.3 议程设置与选择性接触效应第55-60页
        4.3.1 意识形态在议程设置中对选择性接触的影响第55-57页
        4.3.2 意识形态在网络议程设置中对选择性接触的影响第57-60页
五、讨论与结论第60-66页
    5.1 议程与议程网络的博弈:党派倾向与媒介形态的交互作用第60-62页
    5.2 蓝绿媒体内部分化:新政治光谱对两岸议题的重新解读第62-63页
    5.3 分歧与融合并存:选择性接触机制失效第63-66页
六、研究局限与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附录第75-88页
致谢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话语建构的电视创新实践--对《中国正在说》的个案分析
下一篇:市场化背景下的县级广电媒体改革研究--以长泰县广播电视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