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

从平义解释到体系解释:刑法解释方法的再限定

摘要第2-6页
abstract第6-9页
导言第12-1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页
    二、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三、文献综述第13-14页
    四、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4-15页
第一章 刑法文本特殊性与解释方法的初步评析第15-32页
    第一节“规范-文本”分离理论与解释方法的演进第15-19页
        一、从合一到分离:法律文本与法律规范的关系演变第15-16页
        二、从语义不清到价值冲突:法律解释的动因第16-18页
        三、从解释后果到解释依据:解释方法的演进第18-19页
    第二节 刑法功能的发生机理与刑法文本特殊性第19-24页
        一、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刑法的功能结构第19-21页
        二、抑制自由与控制权力:刑法文本的特殊性第21-22页
        三、文本语义与道德评判:“预测可能性”的归位第22-24页
    第三节“预测可能性”与解释方法的初步评析第24-32页
        一、结构梳理:解释论点的操作环节第24-25页
        二、逻辑含混:文义解释与体系解释的困境第25-27页
        三、功能不足:历史解释与目的解释的困境第27-32页
第二章 刑法解释立场与解释方法的深层考察第32-46页
    第一节 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立场的审视与反思第32-37页
        一、浅层分析:解释立场与操作方法的逻辑断裂第32-33页
        二、深入考察:“实质违法性”的借鉴与变异第33-35页
        三、本质剖析:刑法的公正性追问第35-37页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机能的实现第37-41页
        一、自由与民主:罪刑法定主义的内涵第37-38页
        二、社会防卫与人权保障: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机能的关系厘清第38-40页
        三、罪刑法定亦或“机械司法”:误解的消除第40-41页
    第三节 刑法解释立场的应然取向第41-46页
        一、刑法解释立场的重新界定:对文本规范的重申第41-43页
        二、解释限度:对刑法功能有限性的思考第43-44页
        三、小结论:合法性、正当性与刑法解释方法第44-46页
第三章 刑法平义解释探析第46-60页
    第一节 平义解释的理论架构第46-51页
        一、“文义”还是“平义”:语义素材的限定与正名第46-48页
        二、“立法原意”还是“客观含义”:平义的选取视角第48-50页
        三、“国民共识”还是“司法应急”:平义解释对法律思维的规范第50-51页
    第二节 法律语词平义的建构第51-55页
        一、立法语词的发生机理与犯罪分类第51-52页
        二、一般性平义与自然犯第52-53页
        三、专门性平义与行政犯第53-55页
    第三节 语词平义的探索路径第55-60页
        一、平义的相对性与解释结论的“正确性”第55-56页
        二、解释结论的独断性与论理过程的开放性第56-58页
        三、相同语词不同含义的解释问题:一个争议问题的澄清第58-60页
第四章 刑法体系解释探析第60-76页
    第一节 体系解释的功能阐述第60-66页
        一、内涵不清与外延不明:平义解释的不足第60-62页
        二、对比、归类:体系解释的功能补足第62-64页
        三、回归内涵与外延:体系解释的功能展示第64-66页
    第二节 体系解释的素材选择第66-71页
        一、内部素材与外部素材:解释素材的范围限定第66-67页
        二、体系解释中的素材运用:以金融犯罪的体系解释为例第67-69页
        三、行为描述亦或责任评价:“二次违法性”的功能理清第69-71页
    第三节 体系解释中的特别问题探索第71-76页
        一、罪名相融亦或罪名互斥:法条竞合时的解释路径第71-73页
        二、从“罪”到“刑”:定罪与量刑的逻辑重申第73-74页
        三、法律存疑与“有利于被告人”:解释不能时的处理思路第74-76页
结语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1-82页
后记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盗窃罪中的犯罪数额
下一篇:刑法适用中的扩张解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