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 1.2 超分子聚合物 | 第11-20页 |
| 1.2.1 氢键聚合物 | 第11-15页 |
| 1.2.2 金属配位键超分子聚合物 | 第15-17页 |
| 1.2.3 基于π-π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 | 第17-20页 |
| 1.2.4 基于双重体系的超分子聚合物 | 第20页 |
| 1.3 超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 第20-23页 |
| 1.3.1 基于π-π作用的复合材料 | 第21-22页 |
| 1.3.2 基于金属配位键的复合材料 | 第22页 |
| 1.3.3 基于氢键的复合材料 | 第22-23页 |
| 1.4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1.4.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脲基嘧啶酮改性的SiO_2/有机硅复合弹性体的研究 | 第25-40页 |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6-27页 |
| 2.2.2 实验步骤 | 第27-28页 |
| 2.2.3 测试和表征 | 第28-29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 2.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9-32页 |
| 2.3.2 复合超分子弹性体微观形貌分析 | 第32-33页 |
| 2.3.3 复合弹性体的热力学性能研究 | 第33-35页 |
| 2.3.4 自修复性能研究 | 第35-3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有机蒙脱土/无溶剂聚苯胺/有机硅复合弹性体的研究 | 第40-54页 |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4页 |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1-42页 |
| 3.2.2 实验步骤 | 第42-43页 |
| 3.2.3 测试和表征 | 第43-44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3页 |
| 3.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44-45页 |
| 3.3.2 流变性能分析 | 第45页 |
| 3.3.3 复合弹性体微观形貌分析 | 第45-46页 |
| 3.3.4 复合弹性体热力学分析 | 第46-49页 |
| 3.3.5 自修复性能研究 | 第49-5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脲基嘧啶酮改性的氧化石墨烯/有机硅复合弹性体的研究 | 第54-67页 |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55-59页 |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5-56页 |
| 4.2.2 实验步骤 | 第56-58页 |
| 4.2.3 测试和表征 | 第58-59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6页 |
| 4.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59-60页 |
| 4.3.2 复合弹性体微观形貌分析 | 第60-61页 |
| 4.3.3 复合弹性体的热力学性能分析 | 第61-62页 |
| 4.3.4 自修复性能研究 | 第62-65页 |
| 4.3.5 自修复模具应用 | 第65-6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