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器论文--电容器论文

超级电容器用Ni3S2@泡沫Ni复合电极材料的原位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1.1 超级电容器概述第13-17页
        1.1.1 超级电容器的结构第13-14页
        1.1.2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和储能机理第14-15页
        1.1.3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第15-16页
        1.1.4 影响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性能和应用的因素第16-17页
    1.2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7-22页
        1.2.1 碳材料第18-19页
        1.2.2 导电高分子材料第19页
        1.2.3 过渡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第19-21页
        1.2.4 过渡金属硫化物第21-22页
    1.3 Ni_3S_2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进展第22-25页
        1.3.1 Ni_3S_2粉体电极材料第22页
        1.3.2 Ni_3S_2粉体/碳复合电极材料第22-23页
        1.3.3 Ni_3S_2@泡沫Ni复合电极材料第23-24页
        1.3.4 Ni_3S_2粉体/碳材料@泡沫Ni复合电极材料第24-25页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25-26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第26-28页
        1.5.1 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1.5.2 研究路线第27-28页
    1.6 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第28-30页
        1.6.1 X射线衍射分析第28页
        1.6.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第28页
        1.6.3 氮气吸附脱附分析第28页
        1.6.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28页
        1.6.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8-30页
第二章 Na_2S-乙醇体系Ni_3S_2@泡沫Ni复合电极材料制备及其生长机理研究第30-47页
    2.1 实验部分第30-33页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0-31页
        2.1.2 泡沫Ni的预处理第31-32页
        2.1.3 Ni_3S_2@泡沫Ni复合电极的制备第32-33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3-46页
        2.2.1 XRD相结构分析第33-35页
        2.2.2 SEM形貌分析第35-38页
        2.2.3 孔结构分析与界面结合稳定性第38-40页
        2.2.4 生长机理研究第40-46页
    2.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Na_2S-乙醇体系Ni_3S_2@泡沫Ni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其Faradaic反应机理研究第47-61页
    3.1 实验部分第47-48页
        3.1.1 Ni_3S_2@泡沫Ni复合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7页
        3.1.2 Ni_3S_2@泡沫Ni复合电极长循环性能测试第47-48页
        3.1.3 Ni_3S_2@泡沫Ni复合电极电化学反应机理实验第48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8-60页
        3.2.1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8-51页
        3.2.2 长循环性能研究第51-56页
        3.2.3 Faradaic反应机理研究第56-60页
    3.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构建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61-66页
    4.1 实验部分第61-62页
        4.1.1 Ni_3S_2@Ni//NF ASCs装置的组装第61-62页
        4.1.2 Ni_3S_2@Ni//NF ASCs装置的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2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2-65页
        4.2.1 Ni_3S_2@Ni//NF ASCs装置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62-64页
        4.2.2 Ni_3S_2@Ni//NF ASCs装置应用展示第64-65页
    4.3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TAA-水合肼体系Ni_3S_2@泡沫Ni复合电极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66-74页
    5.1 实验部分第66-67页
        5.1.1 Ni_3S_2@泡沫Ni复合电极的制备第66页
        5.1.2 Ni_3S_2@泡沫Ni复合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6-67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67-73页
        5.2.1 不同TAA加入量下样品性能的筛选与预判第67-68页
        5.2.2 XRD相结构分析第68页
        5.2.3 SEM形貌分析第68-71页
        5.2.4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71-73页
    5.3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4页
致谢第84-85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LR、PLR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预测价值研究
下一篇:HT-29-Tn~+结肠癌细胞中AChE异常表达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