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7-13页 |
1.1 无核葡萄分布及生产现状 | 第7-8页 |
1.2 无核葡萄类型及发育特性 | 第8-9页 |
1.2.1 无核葡萄类型 | 第8页 |
1.2.2 无核葡萄发育特性 | 第8-9页 |
1.3 无核葡萄产生的因素 | 第9页 |
1.3.1 雄性不育 | 第9页 |
1.3.2 胚囊败育 | 第9页 |
1.3.3 胚乳败育 | 第9页 |
1.4 无核葡萄胚胎发育机制 | 第9-12页 |
1.4.1 无核葡萄胚胎发育形态学机制 | 第9-10页 |
1.4.2 无核葡萄胚胎发育生理机制 | 第10-11页 |
1.4.3 无核葡萄胚胎发育分子机制 | 第11-12页 |
1.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1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3页 |
2.2 方法 | 第13-14页 |
2.2.1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指标测定 | 第13页 |
2.2.2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内在品质测定 | 第13-14页 |
2.2.3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测定 | 第14页 |
2.2.4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抗氧化酶类活性测定 | 第14页 |
2.2.5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膜脂过氧化物指标测定 | 第14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14-1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5-36页 |
3.1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形态学变化 | 第15-21页 |
3.1.1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胚珠、果实重量变化 | 第15-16页 |
3.1.2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胚珠、果实纵横径及体积变化 | 第16-18页 |
3.1.3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胚珠数量变化 | 第18-21页 |
3.1.4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胚珠外观形态学变化 | 第21页 |
3.2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pH值、总酸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 | 第21-23页 |
3.3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 | 第23-26页 |
3.3.1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 | 第23-24页 |
3.3.2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第24-26页 |
3.4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抗氧化酶类活性变化 | 第26-30页 |
3.4.1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 | 第26-27页 |
3.4.2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 | 第27-29页 |
3.4.3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 | 第29-30页 |
3.5 不同类型葡萄发育过程中膜脂过氧化物(MDA)含量变化 | 第30-32页 |
3.6 无核葡萄发育过程中形态学与生理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6页 |
3.6.1 无核葡萄发育过程中形态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3页 |
3.6.2 无核葡萄发育过程中生理特性与胚胎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36页 |
4 讨论 | 第36-40页 |
4.1 胚珠和果实外观形态与胚败育的关系 | 第36-37页 |
4.1.1 胚珠外观形态与胚败育的关系 | 第36页 |
4.1.2 果实外观形态与胚败育的关系 | 第36-37页 |
4.2 胚珠和果实生理特性与胚败育的关系 | 第37-39页 |
4.2.1 果实内在品质与胚败育的关系 | 第37-38页 |
4.2.2 抗氧化酶和膜脂过氧化物与胚败育的关系 | 第38-39页 |
4.3 胚挽救最佳接种时期的确定 | 第39-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Abstract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