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南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评价与选区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页岩气国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0-13页 |
1.2.2 我国页岩气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我国页岩气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完成工作量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3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6-17页 |
1.4 主要成果认识 | 第17-19页 |
第2章 彭水-南川地区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 | 第19-67页 |
2.1 页岩发育地质背景 | 第19-31页 |
2.1.1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9-21页 |
2.1.2 地层发育特征 | 第21-24页 |
2.1.3 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 | 第24-26页 |
2.1.4 含气(油)页岩分布特征 | 第26-31页 |
2.2 页岩有机地化特征 | 第31-37页 |
2.2.1 有机质类型 | 第31-33页 |
2.2.2 有机质含量 | 第33-34页 |
2.2.3 有机质成熟度 | 第34-36页 |
2.2.4 生(油)气史 | 第36-37页 |
2.3 泥页岩储集层特征 | 第37-60页 |
2.3.1 岩石矿物学特征 | 第37-40页 |
2.3.2 储渗空间特征 | 第40-50页 |
2.3.3 储层物性特征 | 第50-53页 |
2.3.4 流体饱和度特征 | 第53-60页 |
2.4 泥页岩含气性特征 | 第60-67页 |
2.4.1 钻、测、录、试井 | 第60页 |
2.4.2 现场解析 | 第60-61页 |
2.4.3 等温吸附模拟 | 第61-62页 |
2.4.4 吸附气量与游离气量求取 | 第62-67页 |
第3章 泥页岩含气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67-81页 |
3.1 岩石矿物成分对含气量的影响 | 第67-74页 |
3.1.1 脆性矿物 | 第67-70页 |
3.1.2 粘土矿物 | 第70-74页 |
3.2 储层物性对含气量的影响 | 第74-76页 |
3.2.1 孔隙度 | 第74页 |
3.2.2 渗透率 | 第74-75页 |
3.2.3 裂缝/微裂缝 | 第75-76页 |
3.3 有机地化指标对含气量影响 | 第76-78页 |
3.3.1 有机碳含量 | 第76-77页 |
3.3.2 有机质成熟度 | 第77-78页 |
3.4 温度和压力对含气量影响 | 第78-81页 |
第4章 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 第81-92页 |
4.1 评价参数的选取和确定 | 第82-83页 |
4.2 资源量计算 | 第83-88页 |
4.2.1 资源量计算方法 | 第83-86页 |
4.2.2 彭水-南川区块资源量计算 | 第86-88页 |
4.3 资源量分级特征 | 第88-90页 |
4.4 资源潜力分析 | 第90-92页 |
4.4.1 页岩气评价标准 | 第90-91页 |
4.4.2 龙马溪组资源潜力分析 | 第91-92页 |
第5章 彭水-南川地区页岩气有利区优选 | 第92-96页 |
5.1 有利区优选参数确定方法 | 第92-93页 |
5.2 有利区优选结果 | 第93-9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附录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