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9页 |
1.1 前言 | 第9-12页 |
1.1.1 HIV-1的复制周期 | 第10-11页 |
1.1.2 HIV-1的致病机制 | 第11-12页 |
1.2 抗HIV-1药物的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1.2.1 抗HIV-1药物抑制剂 | 第12-14页 |
1.2.2 已上市的抗HIV-1药物 | 第14-16页 |
1.2.3 临床研究的药物 | 第16-17页 |
1.2.4 抗HIV-1新靶点 | 第17-19页 |
1.3 具有抗HIV-1活性的海洋生物碱 | 第19-23页 |
1.3.1 BatzelladinesA、B | 第20-21页 |
1.3.2 Ptilomycalin A | 第21页 |
1.3.3 Dragmacidin F | 第21页 |
1.3.4 Petrosin、PetrosinA | 第21-22页 |
1.3.5 Crambescidins 826、DehydrocrambineA | 第22页 |
1.3.6 Manadomanzamine A、B | 第22-23页 |
1.3.7 Baculiferin L | 第23页 |
1.4 Lamellarin类生物碱的合成研究进展 | 第23-29页 |
第二章 课题设计 | 第29-36页 |
2.1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29-33页 |
2.2 课题的路线设计及思路 | 第33-36页 |
2.2.1 课题路线设计 | 第33-35页 |
2.2.2 课题研究思路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36-49页 |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6-37页 |
3.1.1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6页 |
3.1.2 化学原料及化学试剂 | 第36-37页 |
3.1.3 实验中试剂缩写代号 | 第37页 |
3.2 实验用溶剂的无水处理 | 第37-38页 |
3.3 化合物实验步骤 | 第38-42页 |
3.3.1 3,4-二甲氧基苯乙醛的制备 | 第38-39页 |
3.3.2 化合物6的制备 | 第39页 |
3.3.3 化合物8的制备 | 第39-40页 |
3.3.4 化合物9的制备 | 第40页 |
3.3.5 化合物10的制备 | 第40-41页 |
3.3.6 化合物1的制备 | 第41-42页 |
3.4 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2-49页 |
3.4.1 化合物1、6、8、9、10的紫外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42-44页 |
3.4.2 化合物1、6、8、9、10的高效液相条件的选择 | 第44-49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61页 |
4.1 3,4-二甲氧基苯乙醛的制备讨论 | 第49页 |
4.2 化合物6的制备讨论 | 第49-51页 |
4.2.1 反应物投料比的考察 | 第49-50页 |
4.2.2 反应时间的考察 | 第50-51页 |
4.3 化合物8的制备讨论 | 第51-53页 |
4.3.1 反应物投料比的考察 | 第51-52页 |
4.3.2 DCC投料比的考察 | 第52-53页 |
4.4 化合物9的制备讨论 | 第53-57页 |
4.4.1 化合物8、9的液相条件 | 第53-54页 |
4.4.2 反应时间的考察 | 第54-56页 |
4.4.3 反应温度的考察 | 第56-57页 |
4.4.4 NBS投料比的考察 | 第57页 |
4.4.5 重结晶条件 | 第57页 |
4.5 化合物10的制备讨论 | 第57-59页 |
4.5.1 反应物料比例的考察 | 第57-58页 |
4.5.2 反应温度的考察 | 第58页 |
4.5.3 反应时间的考察 | 第58-59页 |
4.6 化合物1的制备讨论 | 第59-61页 |
4.6.1 反应温度的考察 | 第59页 |
4.6.2 化合物1在各溶剂溶解度初步试验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实验结论 | 第61-62页 |
5.1 3,4-二甲氧基苯乙醛的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61页 |
5.2 化合物6、8、9、10、1的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61页 |
5.3 化合物6、8、9、10、1的液相条件的选择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图 | 第68-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