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保护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1 地学意义 | 第10-11页 |
| 1.2.2 科普意义 | 第11页 |
| 1.2.3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 1.3 地质遗迹保护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4 研究方法及工作安排 | 第12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1.4.2 工作安排 | 第12页 |
| 1.5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2-14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4-23页 |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4-18页 |
| 2.1.1 位置及交通 | 第14-15页 |
| 2.1.2 地形地貌 | 第15-17页 |
| 2.1.3 气候 | 第17页 |
| 2.1.4 水文 | 第17页 |
| 2.1.5 植被 | 第17-18页 |
| 2.1.6 土壤 | 第18页 |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21页 |
| 2.2.1 构造及地震 | 第19页 |
| 2.2.2 地层岩性 | 第19-20页 |
| 2.2.3 水文地质 | 第20-21页 |
| 2.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1页 |
| 2.4 民俗与文化概况 | 第21-23页 |
| 第3章 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及特征 | 第23-35页 |
| 3.1 地质遗迹分类概况 | 第23-24页 |
| 3.2 公园地质遗迹类型 | 第24-25页 |
| 3.3 主要地质遗迹及特征 | 第25-35页 |
| 3.3.1 禄丰蜥龙动物群 | 第25-30页 |
| 3.3.1.1 地质遗迹特征 | 第25-29页 |
| 3.3.1.2 地质遗迹分布 | 第29-30页 |
| 3.3.2 禄丰古猿动物群 | 第30-32页 |
| 3.3.2.1 地质遗迹特征 | 第30-31页 |
| 3.3.2.2 地质遗迹分布 | 第31-32页 |
| 3.3.3 地质遗迹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 第32-35页 |
| 第4章 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 | 第35-47页 |
| 4.1 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 | 第35页 |
| 4.2 地质公园的保护 | 第35-42页 |
| 4.2.1 地质公园空间层次和功能区划分 | 第36-37页 |
| 4.2.2 地质公园保护区划分 | 第37-42页 |
| 4.2.2.1 一级保护区 | 第38-40页 |
| 4.2.2.2 二级保护区 | 第40页 |
| 4.2.2.3 三级保护区 | 第40-42页 |
| 4.3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现状及问题 | 第42-44页 |
| 4.3.1 保护现状及前期成果 | 第42-43页 |
| 4.3.1.1 建设方面 | 第42页 |
| 4.3.1.2 管理方面 | 第42-43页 |
| 4.3.1.3 科普方面 | 第43页 |
| 4.3.2 存在问题 | 第43-44页 |
| 4.4 保护措施及建议 | 第44-47页 |
| 4.4.1 进行地质遗迹资源再调查 | 第44-45页 |
| 4.4.2 加强恐龙化石地层剖面保护修理 | 第45页 |
| 4.4.3 完善化石产地保护建设 | 第45页 |
| 4.4.4 完善保护工程监测管理 | 第45-46页 |
| 4.4.5 补充完善标识标牌系统 | 第46页 |
| 4.4.6 加强法律保护和科普宣传 | 第46页 |
| 4.4.7 完善标本收集展示 | 第46-47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