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张掖智慧城市建设理论基础 | 第15-25页 |
2.1 智慧城市概念和特征 | 第15-18页 |
2.1.1 智慧城市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2 智慧城市主要特征 | 第16-18页 |
2.2 国家有关政策理论 | 第18-20页 |
2.3 国内外有关研究理论 | 第20-21页 |
2.4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 第21-25页 |
第3章 张掖智慧城市建设背景、目标、任务及内容 | 第25-40页 |
3.1 智慧张掖建设背景 | 第25-29页 |
3.1.1 国家政策背景 | 第25-28页 |
3.1.2 张掖市经济社会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概况 | 第28-29页 |
3.2 智慧张掖建设原则与目标 | 第29-31页 |
3.2.1 基本原则 | 第29-30页 |
3.2.2 建设目标 | 第30-31页 |
3.3 智慧张掖主要任务 | 第31-35页 |
3.3.1 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强化智慧张掖载体 | 第31-32页 |
3.3.2 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建设智慧张掖智芯 | 第32-33页 |
3.3.3 推进政务智慧化,打造政通张掖 | 第33页 |
3.3.4 营造双创生态环境,以众智促众创 | 第33-34页 |
3.3.5 推进民生服务智慧化,打造和谐张掖 | 第34-35页 |
3.4 智慧张掖建设重点项目及实施范围 | 第35-38页 |
3.4.1 城市大数据中心 | 第36-37页 |
3.4.2 智慧政务 | 第37页 |
3.4.3 自然灾害预警及应急指挥中心 | 第37页 |
3.4.4 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 第37页 |
3.4.5 智慧旅游 | 第37-38页 |
3.4.6 智慧教育 | 第38页 |
3.4.7 智慧交通 | 第38页 |
3.5 体制机制建立 | 第38-40页 |
3.5.1 机构成立 | 第38页 |
3.5.2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 第38-39页 |
3.5.3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 第39-40页 |
3.5.4 建立标准和规范建设机制 | 第40页 |
第4章 张掖智慧城市部分项目案例描述 | 第40-53页 |
4.1 智慧政务 | 第40-45页 |
4.1.1 调研情况 | 第40-41页 |
4.1.2 建设目标 | 第41-42页 |
4.1.3 建设内容 | 第42-45页 |
4.2 智慧教育 | 第45-49页 |
4.2.1 调研情况 | 第45-46页 |
4.2.2 建设目标 | 第46页 |
4.2.3 建设内容 | 第46-49页 |
4.3 城市大数据中心 | 第49-53页 |
4.3.1 调研情况 | 第49页 |
4.3.2 建设目标 | 第49-50页 |
4.3.3 建设内容 | 第50-53页 |
第5章 张掖市智慧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53-56页 |
5.1 项目推进低于预期规划目标 | 第53页 |
5.1.1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目标过高 | 第53页 |
5.1.2 项目推进急于求成 | 第53页 |
5.2 数据资源共享难度大 | 第53-54页 |
5.2.1 部门间存在数据壁垒 | 第53-54页 |
5.2.2 新建系统间数据共享不够通畅 | 第54页 |
5.2.3 数据共享与数据安全矛盾突出 | 第54页 |
5.3 建设标准和绩效考评体系滞后 | 第54-55页 |
5.3.1 未能及时引入国家最新标准 | 第54-55页 |
5.3.2 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未能建立 | 第55页 |
5.4 缺乏必要的人才 | 第55页 |
5.5 建设和应用发展不均衡 | 第55-56页 |
第6章 张掖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56-60页 |
6.1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 | 第56-57页 |
6.1.1 因地制宜建立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 第56-57页 |
6.1.2 制定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 | 第57页 |
6.2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数据标准体系 | 第57-58页 |
6.2.1 由政府主导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 第57页 |
6.2.2 制定相关数据标准体系 | 第57-58页 |
6.3 引入并细化国家评价指标,及时出台绩效考评指标 | 第58-59页 |
6.3.1 引入并细化《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 第58-59页 |
6.3.2 及时出台PPP项目绩效考评指标 | 第59页 |
6.4 构建智慧人才培养机制 | 第59-60页 |
6.4.1 制定人才培养战略规划 | 第59页 |
6.4.2 构建校地人才培养机制 | 第59页 |
6.4.3 加强政府与企业人才交流 | 第59-60页 |
6.5 注重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实用性 | 第60页 |
6.5.1 加强项目建设前期调研工作 | 第60页 |
6.5.2 引进市场推广机制,引导公众参与 | 第60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