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产能过剩条件下福建钢铁企业并购重组若干问题探讨--以福建三钢集团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导言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现实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0-14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3 简要评述第13-14页
    1.3 基本框架、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4-17页
        1.3.1 基本框架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3.3 创新之处第15-17页
第二章 产能过剩:我省钢铁企业面临严重挑战第17-27页
    2.1 我省钢铁行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第17-20页
        2.1.1 发展历史第17页
        2.1.2 现状分析第17-20页
    2.2 我省钢铁市场供求结构与基本特征第20-23页
        2.2.1 供给结构第20-21页
        2.2.2 需求结构第21-23页
        2.2.3 基本特征第23页
    2.3 我省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及其趋势预测第23-27页
        2.3.1 我省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情况第23-24页
        2.3.2 产能趋势预测第24-27页
第三章 我省钢铁行业产业组织与产业过度竞争第27-39页
    3.1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范式第27-28页
        3.1.1 相关理论简述第27-28页
        3.1.2 SCP分析范式第28页
    3.2 我省钢铁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集中度分析第28-32页
        3.2.1 我省产业集中度分析第29页
        3.2.2 其它产业结构分析第29-32页
    3.3 我省钢铁工业产能过剩与过度竞争内在联系第32-36页
        3.3.1 产能过剩与产业集中度内在联系第32-34页
        3.3.2 产能过剩与产业重组内在联系第34页
        3.3.3 产能过剩与产业政策内在联系第34-36页
    3.4 过度竞争压力下我省钢铁行业绩效分析第36-39页
        3.4.1 市场过度竞争与钢材价格变化第36页
        3.4.2 过度竞争与行业利润第36-37页
        3.4.3 过渡竞争与技术进步第37-39页
第四章 并购重组:钢铁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路径第39-44页
    4.1 并购重组与钢铁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第39-40页
        4.1.1 有利于产品结构调整第39-40页
        4.1.2 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第40页
    4.2 并购重组与钢铁行业组织结构优化第40-42页
        4.2.1 有利于提高福建省钢铁产业集中度第40-41页
        4.2.2 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第41页
        4.2.3 改变供应链上弱势地位第41-42页
    4.3 并购重组与钢铁行业绩效提升第42-44页
        4.3.1 发挥企业规模经济第42页
        4.3.2 发挥重组后的协同效应第42-44页
第五章 我省钢铁企业并购重组主要障碍第44-48页
    5.1 要素市场发育滞后,资源整合能力较弱第44-45页
        5.1.1 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第44页
        5.1.2 原料控制力弱,进口依存度大第44-45页
        5.1.3 重组能力弱,钢材定价能力差第45页
    5.2 地方政府干预,并购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第45-46页
        5.2.1 地方政府干预,违背市场运行规律第45-46页
        5.2.2 存在行政障碍,短期战略明显第46页
    5.3 融资渠道不顺畅,并购缺乏资金支持第46-48页
        5.3.1 融资渠道不顺畅第46-47页
        5.3.2 并购支付手段单第47-48页
第六章 我省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基本模式与选择第48-54页
    6.1 并购重组的基本模式与特征第48-51页
        6.1.1 按组织方式划分第48-49页
        6.1.2 按行业相关性划分第49页
        6.1.3 按并购主体态度划分第49页
        6.1.4 按并购目的方式划分第49-51页
        6.1.5 按并购推动方式划分第51页
    6.2 行政推动型并购第51-52页
        6.2.1 接收式兼并第51-52页
        6.2.2 行政式合并第52页
    6.3 市场推动型并购第52-54页
        6.3.1 政府帮助及指导下重组第52页
        6.3.2 技术、市场或资源优势方主导重组第52页
        6.3.3 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式重组第52-54页
第七章 三钢集团并购重组的案例分析第54-61页
    7.1 企业重组的背景分析第54-55页
        7.1.1 双方简介第54页
        7.1.2 背景分析第54-55页
    7.2 企业重组的主要障碍与对策措施第55-57页
        7.2.1 主要障碍第55-56页
        7.2.2 对策措施第56-57页
    7.3 经验与启示第57-61页
        7.3.1 做好各种风险的防范和有效规避第57-58页
        7.3.2 贯彻落实产业政策的举措第58页
        7.3.3 三钢企业战略发展合理的布局第58-59页
        7.3.4 三钢企业打造品牌的布局第59-61页
第八章 推进我省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政策建议第61-66页
    8.1 财政政策第61页
        8.1.1 优化企业所得税政策第61页
        8.1.2 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第61页
        8.1.3 落实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第61页
    8.2 金融政策第61-63页
        8.2.1 支持社会的资本参与钢企并购重组第61-62页
        8.2.2 加强金融服务第62页
        8.2.3 探索政策性金融支持方法第62页
        8.2.4 提供并购资金支持第62-63页
    8.3 员工安置政策第63页
        8.3.1 实行离岗退养、休养政策第63页
        8.3.2 完善创业扶持第63页
        8.3.3 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第63页
    8.4 土地政策第63-64页
        8.4.1 合理盘活土地资产第64页
        8.4.2 明晰土地产权,理顺价格形成机制第64页
    8.5 环保政策第64-66页
        8.5.1 制定可操作性的环保政策、条例第64页
        8.5.2 实行环境保护税政策第64-65页
        8.5.3 加大环保督察力度第65-66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局限性第66-68页
    9.1 主要结论第66-67页
    9.2 局限性第67-68页
注释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个人简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JIT的SG高线业务流程优化研究
下一篇:XM航空公司福州分公司机务部绩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