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主要符号 | 第13-14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高强箍筋试件抗震抗剪性能试验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外高强箍筋试件抗震抗剪性能试验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国内高强箍筋试件抗震抗剪性能试验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目前研究中的不足 | 第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2 CRB600H箍筋梁的抗震抗剪性能试验设计 | 第20-32页 |
2.1 试验目的 | 第20页 |
2.2 试件设计 | 第20-24页 |
2.2.1 试件设计原则 | 第20-21页 |
2.2.2 试件尺寸及配筋 | 第21-24页 |
2.3 材料特性 | 第24-26页 |
2.3.1 混凝土材料特性 | 第24页 |
2.3.2 钢筋材料特性 | 第24-26页 |
2.4 试验加载装置及加载方法 | 第26-27页 |
2.4.1 加载装置 | 第26页 |
2.4.2 加载制度 | 第26-27页 |
2.5 量测内容及量测方法 | 第27-30页 |
2.5.1 量测内容 | 第27页 |
2.5.2 量测方法 | 第27-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3 试验现象及结果 | 第32-68页 |
3.1 试验现象 | 第32-54页 |
3.1.1 弯剪比较小的试件 | 第33-49页 |
3.1.2 弯剪比较大的试件 | 第49-54页 |
3.2 试验结果 | 第54-67页 |
3.2.1 剪力-位移滞回曲线 | 第54-55页 |
3.2.2 试件骨架曲线特征值及变形能力 | 第55-57页 |
3.2.3 纵筋应变 | 第57-59页 |
3.2.4 箍筋应变 | 第59-6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8-80页 |
4.1 配置CRB600H箍筋梁抗震抗剪性能分析 | 第68-73页 |
4.1.1 试件承载力与变形能力 | 第68-69页 |
4.1.2 试件裂缝 | 第69-71页 |
4.1.3 试件耗能性能 | 第71-72页 |
4.1.4 试件刚度退化 | 第72-73页 |
4.2 配置CRB600H与普通强度箍筋梁抗震抗剪性能对比分析 | 第73-79页 |
4.2.1 试件的滞回曲线 | 第74-75页 |
4.2.2 试件承载力与变形能力 | 第75-77页 |
4.2.3 试件耗能能力 | 第77-78页 |
4.2.4 试件刚度退化 | 第78-7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5 高强箍筋混凝土梁的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80-94页 |
5.1 高强箍筋梁柱的箍筋强度发挥水平 | 第80-82页 |
5.1.1 轴压比对高强箍筋强度发挥的影响 | 第80-81页 |
5.1.2 高强箍筋的强度发挥上限值 | 第81-82页 |
5.2 中国规范抗震抗剪承载力公式与高强箍筋梁的适应性检验 | 第82-90页 |
5.2.1 材料力学指标 | 第82-84页 |
5.2.2 各国规范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及换算 | 第84-87页 |
5.2.3 各国规范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对比 | 第87-88页 |
5.2.4 各国规范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 | 第88-90页 |
5.3 高强箍筋梁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90-93页 |
5.3.1 确定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思路 | 第90-91页 |
5.3.2 高强箍筋梁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91-9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94-96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94页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94-95页 |
6.3 今后研究展望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附录1 | 第102-104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2-104页 |
附录2 | 第104-108页 |
附录3 | 第108-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