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20-22页 |
1 绪论 | 第22-32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30页 |
1.3 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2 干湿交替作用下泥质灰岩强度劣化与孔隙演化 | 第32-57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32-33页 |
2.2 饱水后岩溶泥质灰岩的强度劣化规律 | 第33-43页 |
2.3 干湿交替作用下泥质灰岩孔隙演化特征 | 第43-5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3 岩溶隧道干湿交替作用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 第57-75页 |
3.1 岩溶隧道突水灾害试验系统 | 第58-59页 |
3.2 流固耦合相似材料研制 | 第59-62页 |
3.3 干湿交替作用模型试验方法 | 第62-65页 |
3.4 干湿交替作用对隧道围岩的影响及突涌水演化 | 第65-70页 |
3.5 干湿交替作用对隧道围岩变形叠加效应 | 第70-7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4 干湿交替作用下泥质灰岩隧道隔水岩体失稳机理研究 | 第75-105页 |
4.1 不同隔水岩层厚度模拟试验工况 | 第75-77页 |
4.2 不同隔水岩层厚度隧道突涌水灾害过程 | 第77-84页 |
4.3 干湿交替下隧道围岩应力、位移演化特征 | 第84-93页 |
4.4 隔水岩层最小安全厚度确定 | 第93-10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5 地应力影响下岩溶隧道干湿交替作用离散元数值模拟 | 第105-134页 |
5.1 干湿交替作用离散元计算方法 | 第105-110页 |
5.2 干湿交替作用下隧道围岩应力、位移及渗流场演化特征 | 第110-113页 |
5.3 干湿交替作用下埋深对岩溶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 第113-122页 |
5.4 干湿交替作用下侧压力系数对岩溶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 第122-13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7页 |
6.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134-135页 |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8页 |
作者简历 | 第148-15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