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不同有毒有害气体在SnO2基气敏材料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2 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第14-16页
    1.3 SnO_2及GO气敏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现状第16-20页
        1.3.1 国内计算现状第16-17页
        1.3.2 国外计算现状第17-20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计算方法与理论基础第21-36页
    2.1 第一性原理方法概述第21-28页
        2.1.1 基本思路第21-22页
        2.1.2 近似处理方法第22-28页
    2.2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第28-30页
        2.2.1 Thomas-Fermi-Dirac近似第28页
        2.2.2 Hohenberg-Kohn定理第28-29页
        2.2.3 Kohn-Sham方程第29-30页
    2.3 交换相关能近似第30-33页
        2.3.1 局域密度近似(LDA)第30-32页
        2.3.2 广义梯度近似(GGA)第32页
        2.3.3 其它近似方法第32-33页
    2.4 密度泛函理论的实现第33-36页
        2.4.1 Bloch定理第33-34页
        2.4.2 自洽迭代运算第34-36页
第三章 二氯甲烷分子在SnO_2(110)晶面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第36-90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基础模型和计算方法第37-39页
        3.2.1 计算方法第37页
        3.2.2 基础模型第37-39页
    3.3 SnO_2(110)晶面吸附O_2第39-46页
        3.3.1 缺陷SnO_2(110)晶面的构建第40页
        3.3.2 O_2在缺陷SnO_2(110)晶面(氧空位处)的吸附第40-46页
    3.4 二氯甲烷在本征SnO_2(110)晶面的吸附第46-62页
        3.4.1 氯原子向下垂直于晶面的吸附第46-48页
        3.4.2 氢原子向下垂直于晶面的吸附第48-50页
        3.4.3 两个氯原子平行于晶面的吸附第50-55页
        3.4.4 两个氢原子平行于晶面的吸附第55-58页
        3.4.5 A1吸附模型的电荷变化和电子态密度图第58-62页
    3.5 二氯甲烷在预吸附O_2的SnO_2(110)晶面的吸附第62-88页
        3.5.1 氯原子向下垂直于晶面的吸附第62-68页
        3.5.2 氢原子向下垂直于晶面的吸附第68-71页
        3.5.3 两个氯原子平行于晶面的吸附第71-79页
        3.5.4 两个氢原子平行于晶面的吸附第79-84页
        3.5.5 C3模型的电荷变化和电子态密度图第84-88页
    3.6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四章 三氯甲烷分子在SnO_2(110)晶面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第90-104页
    4.1 引言第90页
    4.2 基础模型和计算方法第90-91页
        4.2.1 计算方法第90-91页
        4.2.2 基础模型第91页
    4.3 三氯甲烷在本征SnO_2(110)晶面的吸附第91-97页
    4.4 三氯甲烷在预吸附O_2的SnO_2(110)晶面的吸附第97-102页
    4.5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五章 四氯化碳分子在SnO_2(110)晶面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第104-119页
    5.1 引言第104页
    5.2 基础模型和计算方法第104-105页
        5.2.1 计算方法第105页
        5.2.2 基础模型第105页
    5.3 四氯化碳在本征SnO_2(110)晶面的吸附第105-111页
    5.4 三种甲烷氯代物分子在本征SnO_2(110)晶面的吸附能力比较第111-112页
    5.5 四氯化碳分子在预吸附O_2的SnO_2(110)晶面的吸附计算第112-117页
    5.6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六章 三氯乙烯分子在SnO_2(110)晶面及SnO_2(110)/GO表面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第119-143页
    6.1 引言第119-120页
    6.2 基础模型和计算方法第120-127页
        6.2.1 计算方法第120页
        6.2.2 基础模型第120-127页
    6.3 三氯乙烯分子在本征SnO_2(110)晶面的吸附第127-136页
    6.4 三氯乙烯分子在SnO_2/GO复合模型的吸附第136-141页
    6.5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143-145页
致谢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s-fMRI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改变的meta分析
下一篇:颈动脉分叉形态与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