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浆果类论文--猕猴桃论文

猕猴桃受葡萄座腔菌侵染后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水解酶(XTH)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本文缩写词(Abbreviation)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2页
    1.1 猕猴桃果实熟腐病的研究进展第10-12页
        1.1.1 猕猴桃果实熟腐病的分布第10页
        1.1.2 猕猴桃果实熟腐病的病原种类第10-11页
        1.1.3 猕猴桃果实熟腐病的病害循环第11页
        1.1.4 猕猴桃果实熟腐病的防治第11-12页
    1.2 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1 植物抗病性概述第12页
        1.2.2 真菌-植物之间的抗病机理研究第12-13页
        1.2.3 细菌-植物之间的抗病机理研究第13-14页
        1.2.4 病毒-植物之间的抗病机理研究第14-15页
        1.2.5 其他抗病机理研究第15-16页
    1.3 XTH研究进展第16-19页
        1.3.1 XTH的结构和功能第16-17页
        1.3.2 XTH与植物受到非生物胁迫的关系第17页
        1.3.3 XTH与植物受到生物胁迫的关系第17-19页
    1.4 本论文的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9-22页
        1.4.1 本论文课题来源第19页
        1.4.2 本论文的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9-20页
        1.4.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1.4.4 本论文的研究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基于RNA-Seq对猕猴桃XTH基因的筛选第22-28页
    2.1 材料及方法第22页
        2.1.1 实验材料第22页
        2.1.2 实验方法第2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2-26页
        2.2.1 不同品种猕猴桃XTH基因的分布情况第22-25页
            2.2.1.1 “金艳”XTH基因的变化情况第22-23页
            2.2.1.2 “红阳”XTH基因的变化情况第23-25页
            2.2.1.3 “金艳”和“红阳”XTH基因的变化汇总第25页
        2.2.2 “金艳”和“红阳”XTH基因的聚类分析第25-26页
    2.3 结论与讨论第26-28页
第三章 “金艳”猕猴桃XTH5、XTH7和XTH14基因的克隆第28-3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8-31页
        3.1.1 实验材料第28页
            3.1.1.1 果实材料第28页
            3.1.1.2 实验试剂及器材第28页
        3.1.2 实验方法第28-31页
            3.1.2.1 猕猴桃果实总RNA提取第28-29页
            3.1.2.2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第29页
            3.1.2.3 利用RT-PCR技术扩增XTH基因第29-30页
            3.1.2.4 割胶回收第30-31页
            3.1.2.5 载体连接克隆第31页
            3.1.2.6 PCR产物测序与序列分析第3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1-34页
        3.2.1 RNA质量鉴定第31-32页
        3.2.2 RT-PCR结果验证第32-33页
        3.2.3 “金艳”XTH5、XTH7和XTH14基因载体连接克隆结果第33页
        3.2.4 “金艳”XTH5、XTH7和XTH14基因比对结果第33-34页
    3.3 结论与讨论第34-35页
第四章 猕猴桃XTH5、XTH7和XTH14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5-4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5页
        4.1.1 实验材料第35页
        4.1.2 实验方法第35页
            4.1.2.1 系统发育树构建方法第35页
            4.1.2.2 蛋白质结构分析方法第3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5-44页
        4.2.1 系统发育树构建第35-37页
        4.2.2 蛋白质结构分析第37-44页
            4.2.2.1 氨基酸序列理化性质分析第37-38页
            4.2.2.2 XTH信号肽分析第38-40页
            4.2.2.3 XTH跨膜结构分析第40-41页
            4.2.2.4 XTH蛋白质二级预测第41-43页
            4.2.2.5 XTH蛋白质三级预测第43-44页
    4.3 结论与讨论第44-45页
第五章 猕猴桃XTH5、XTH7和XTH14基因表达分析第45-5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5.1.1 实验材料第45页
            5.1.1.1 供试材料第45页
            5.1.1.2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45页
        5.1.2 实验方法第45-46页
            5.1.2.1 猕猴桃果实RNA提取第45页
            5.1.2.2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45页
            5.1.2.3 引物设计与筛选第45页
            5.1.2.4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45-46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6-49页
        5.2.1 XTH5、XTH7和XTH14基因的qPCR曲线第46-47页
            5.2.1.1 “金艳”和“红阳”XTH5基因表达情况第46页
            5.2.1.2 “金艳”和“红阳”XTH7基因表达情况第46-47页
            5.2.1.3 “金艳”和“红阳”XTH14基因表达情况第47页
        5.2.2 接种天数与相关XTH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第47-49页
    5.3 结论与讨论第49-50页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瓜CsNMAPK和CsPLDα基因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
下一篇:大白菜优良自交系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