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车路相互作用下沥青路面细观力学行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发展第10-12页
    1.3 沥青路面结构细观研究的发展第12-13页
    1.4 路面力学响应研究的发展第13页
    1.5 车路相互作用系统研究的发展第13-14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离散元法及PFC2D的基本原理第15-26页
    2.1 离散元法的发展第15页
    2.2 离散元法的基本原理第15-16页
    2.3 离散元法的基本假设第16-17页
    2.4 PFC2D基本方程第17-19页
        2.4.1 力—位移方程第17页
        2.4.2 运动方程第17-19页
    2.5 PFC2D的接触本构模型第19-25页
        2.5.1 接触刚度模型第19-20页
        2.5.2 相对滑动模型第20-21页
        2.5.3 粘结模型第21-25页
    2.6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沥青路面细观模型参数标定第26-49页
    3.1 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数值模型的建立第26-36页
        3.1.1 数值模型生成的基本算法第26-30页
        3.1.2 边界条件第30-32页
        3.1.3 数值伺服程序第32-33页
        3.1.4 历史记录第33-34页
        3.1.5 时间步长的确定第34-36页
    3.2 沥青混合料模型的建立第36-39页
    3.3 细观参数标定方法第39-40页
    3.4 离散元数值试验的仿真结果第40-48页
        3.4.1 离散元细观参数对试验模拟结果的影响第41-44页
        3.4.2 沥青混合料破坏形态分析第44-48页
    3.5 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离散元模型的响应分析第49-73页
    4.1 沥青路面的离散元模型与参数第49-52页
    4.2 静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力学状态细观分析第52-63页
        4.2.1 加载模型的建立第52-54页
        4.2.2 离散元模型力学响应第54-63页
    4.3 振动载荷作用下路面离散元模型的响应分析第63-72页
    4.4 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车路相互作用下的沥青路面离散元模型响应分析第73-85页
    5.1 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第73-74页
    5.2 正弦路面激励下车辆响应第74-75页
    5.3 动态轮胎力在沥青路面离散元模型上的加载方法第75-78页
        5.3.1 汽车行驶速度的模拟第75-77页
        5.3.2 动态轮胎力的调用第77-78页
    5.4 离散元计算结果及分析第78-84页
        5.4.1 路面各结构层垂向位移响应分析第78-79页
        5.4.2 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动应力响应分析第79-81页
        5.4.3 轮胎系数对路面模型动态响应的影响第81-82页
        5.4.4 悬架系数对路面模型动态响应的影响第82-84页
    5.5 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振动载荷作用下沥青路面离散元模型破坏研究第85-94页
    6.1 沥青路面离散元模型破坏过程数值模拟第85页
    6.2 沥青路面离散元模型建立及加载—卸载过程模拟第85-86页
    6.3 沥青路面离散元模型参数赋值方法第86-87页
    6.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87-93页
        6.4.1 离散元模型裂缝扩展分析第87-90页
        6.4.2 离散元模型内部接触力分析第90-91页
        6.4.3 离散元模型内部位移分析第91-93页
    6.5 小结第93-9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7.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第94-95页
    7.2 研究工作展望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盾构监测与管理系统研究
下一篇:钢—混凝土曲线组合箱梁在弯扭联合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