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野生稻论文

转基因向普通野生稻漂移后代的环境适应性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0-22页
    1.1 普通野生稻研究概况第11-14页
        1.1.1 普通野生稻的分布第12页
        1.1.2 普通野生稻生物学特性及生态环境第12-13页
        1.1.3 野生稻濒危的原因第13-14页
    1.2 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现状第14页
    1.3 转基因生物安全第14-15页
        1.3.1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及内容第14页
        1.3.2 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问题第14-15页
    1.4 转基因作物基因漂移及潜在生态风险的科学评价第15-17页
        1.4.1 基因漂移及其途径第15页
        1.4.2 转基因作物漂移生态风险及其评价第15-16页
        1.4.3 转基因作物向野生近缘植物基因飘流的研究第16-17页
    1.5 转基因对野生稻的适合度效应研究第17-18页
    1.6 作物与杂草竞争研究概况第18页
        1.6.1 竞争的概念第18页
        1.6.2 作物与杂草竞争的研究第18页
    1.7 研究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第18-22页
        1.7.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21页
        1.7.2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2页
2 水深条件对普通野生稻及与转基因水稻杂交后代的影响第22-3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2.1.1 试验材料第22页
        2.1.2 试验方法第22-25页
        2.1.3 数据处理第2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5-33页
        2.2.1 普通野生稻及转基因杂交F_1种子休眠性比较第25-26页
        2.2.2 不同水深条件下普通野生稻与转基因杂交F_1干物质第26-27页
        2.2.3 不同水深条件下普通野生稻与转基因杂交F_1株高及剑叶面积第27-28页
        2.2.4 不同水深条件下普通野生稻及转基因杂交F_1的生理特性第28-31页
        2.2.5 不同水深对普通野生稻及转基因杂交F_1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31-33页
    2.3 讨论第33-35页
        2.3.1 普通野生稻及转基因杂交F_1种子休眠性比较第33页
        2.3.2 水深对普通野生稻及转基因杂交F_1干物质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3-34页
        2.3.3 水深条件对普通野生稻与转基因杂交F_1生理特性的影响第34-35页
3 土壤pH及水深条件对野生稻、转基因杂交F_1代的影响第35-47页
    3.1 试验材料第35-36页
    3.2 试验方法第36页
        3.2.1 盆栽试验设计第36页
        3.2.2 不同土壤pH试验设计第36页
        3.2.3 不同水深设计第36页
    3.3 采样方法第36-37页
        3.3.1 植物采样方法第36页
        3.3.2 土壤采样方法第36-37页
    3.4 测定方法第37页
        3.4.1 干物质的测定第37页
        3.4.2 生理指标的测定第37页
        3.4.3 数据处理第37页
    3.5 结果与分析第37-45页
        3.5.1 土壤pH及水深条件下转基因杂交F_1与亲本间干物质积累的比较第37-39页
        3.5.2 不同土壤pH及水深条件下转基因杂交F_1与亲本间农艺性状第39-41页
        3.5.3 不同土壤pH及水深对普通野生稻及杂交F_1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第41-44页
        3.5.4 不同土壤pH及水深条件野生稻及转基因杂交F_1过氧化物酶活性第44-45页
    3.6 讨论第45-47页
        3.6.1 土壤pH及水深条件对野生稻、转基因杂交F_1与栽培稻的干物质积累与表型性状的影响第45-46页
        3.6.2 不同土壤pH及水深条件对野生稻、杂交F_1与栽培稻的生理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46-47页
4 水层深度对普通野生稻与杂草竞争的影响第47-53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47-48页
        4.1.1 试验材料第47页
        4.1.2 试验方法第47-48页
        4.1.3 数据处理第48页
    4.2 结果分析第48-51页
        4.2.1 水层深度处理对普通野生稻与杂草生长能力的影响第48-50页
        4.2.2 水层深度处理对野生稻繁殖能力的影响第50-51页
    4.3 讨论第51-53页
5 结论与创新点第53-55页
    5.1 结论第53-54页
    5.2 创新点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磷、钾、钼对桔梗生长、营养品质及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火龙果茎腐病病原鉴定及药剂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