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渤海海域沙西北地区潜山成藏模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课题来源第8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页
    1.3 研究现状第8-12页
        1.3.1 潜山油气来源第9页
        1.3.2 储层特征第9-10页
        1.3.3 输导体系第10-11页
        1.3.4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1-12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1 研究范围第12页
        1.4.2 研究目标第12页
        1.4.3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3-14页
    1.6 完成的工作量第14-16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潜山形成演化第16-22页
    2.1 研究区域地理位置与地质背景第16-17页
        2.1.1 研究区域地理位置第16页
        2.1.2 研究区地质背景第16-17页
    2.2 研究区勘探开发现状第17-20页
    2.3 潜山形成演化过程第20-22页
第3章 烃源岩发育分布、油气的成因类型与来源第22-35页
    3.1 沙西北地区周边凹陷烃源岩发育与分布第22-32页
        3.1.1 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评价第22-26页
        3.1.2 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第26-31页
        3.1.3 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第31-32页
    3.2 原油成因类型与来源第32-35页
        3.2.1 油源对比-生物标志物参数第32-33页
        3.2.2 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第33-35页
第4章 潜山储层的发育分布特征第35-74页
    4.1 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发育机理第35-70页
        4.1.1 顺层岩溶潜山储层发育模式第35-45页
        4.1.2 断溶体系潜山储层发育模式第45-58页
        4.1.3 岩浆侵入诱导裂缝发育模式第58-70页
    4.2 沙西北地区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第70-74页
        4.2.1 断裂发育程度第71-72页
        4.2.2 岩性第72-74页
第5章 沙西北地区典型潜山油气藏模式第74-96页
    5.1 沙西北地区油源条件第74-87页
        5.1.1 生烃灶发育分布第74-81页
        5.1.2 区域性输导与油气来源分析第81-87页
    5.2 典型油气藏模式第87-96页
        5.2.1 曹妃甸1-6油田第87-89页
        5.2.2 曹妃甸2-1油田第89-93页
        5.2.3 曹妃甸8-1含油圈闭第93-96页
第6章 结论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迪北地区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分类评价
下一篇:CO2注采系统安全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