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多孔材料简介 | 第11-15页 |
1.1.1 多孔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第11-13页 |
1.1.2 多孔陶瓷 | 第13页 |
1.1.3 多孔微晶玻璃 | 第13-15页 |
1.2 磷酸盐玻璃概述 | 第15-19页 |
1.2.1 含铜磷酸盐玻璃 | 第16-17页 |
1.2.2 含钛磷酸盐玻璃 | 第17-19页 |
1.2.3 铜钛磷酸盐玻璃 | 第19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1-27页 |
2.1 实验所用试剂与仪器 | 第21-22页 |
2.2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22-27页 |
2.2.1 玻璃的制备及热处理 | 第22页 |
2.2.2 多孔材料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3 样品表征手段和方法 | 第23-27页 |
第三章 不同钛磷比组成的玻璃及其所得多孔材料 | 第27-39页 |
3.1 合成样品的XRD和FTIR分析 | 第27-28页 |
3.2 玻璃样品的DTA分析 | 第28-30页 |
3.3 不同钛磷比组成玻璃的析晶行为 | 第30-33页 |
3.3.1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玻璃的析晶研究 | 第30-32页 |
3.3.2 玻璃的析晶动力学研究 | 第32-33页 |
3.4 不同钛磷比的玻璃制备的多孔材料 | 第33-37页 |
3.4.1 室温硫酸处理样品的晶相分析 | 第33-34页 |
3.4.2 不同酸腐蚀条件处理样品的晶相分析 | 第34-35页 |
3.4.3 室温硫酸腐蚀后样品的孔参数分析 | 第35-36页 |
3.4.4 盐酸腐蚀后样品的孔参数分析 | 第36-37页 |
3.4.5 酸蚀所得多孔样品形貌分析 | 第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不同铜钛比组成的玻璃及其所得多孔材料 | 第39-55页 |
4.1 合成样品的表征 | 第39-42页 |
4.1.1 合成样品的XRD分析 | 第39-40页 |
4.1.2 不同TiO2含量样品的FTIR分析 | 第40-41页 |
4.1.3 不同TiO2含量样品的DTA分析 | 第41-42页 |
4.2 不同TiO2含量样品的析晶研究 | 第42-43页 |
4.3 通过酸腐蚀方法制备多孔材料 | 第43-51页 |
4.3.1 不同酸腐蚀条件处理样品的晶相确定 | 第43-46页 |
4.3.2 酸腐蚀样品的机理探讨 | 第46-49页 |
4.3.3 不同铜钛比组成多孔材料的孔参数分析 | 第49-51页 |
4.4 多孔材料的性能研究 | 第51-54页 |
4.4.1 多孔材料吸附亚甲基蓝的研究 | 第51-53页 |
4.4.2 多孔材料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含钙锌的铜钛磷酸盐玻璃及其所得多孔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 第55-71页 |
5.1 基础玻璃的表征 | 第55-59页 |
5.1.1 基础玻璃样品的XRD分析 | 第55-56页 |
5.1.2 基础玻璃的密度及化学稳定性分析 | 第56-57页 |
5.1.3 基础玻璃的FTIR分析 | 第57-58页 |
5.1.4 基础玻璃的DTA分析 | 第58-59页 |
5.2 基础玻璃的析晶研究 | 第59-60页 |
5.3 酸腐蚀制备多孔材料 | 第60-66页 |
5.3.1 酸处理样品的晶相确定 | 第60-62页 |
5.3.2 酸处理样品的形貌分析 | 第62-64页 |
5.3.3 基于钙铜钛磷酸盐玻璃的多孔材料 | 第64-65页 |
5.3.4 基于锌铜钛磷酸盐玻璃的多孔材料 | 第65-66页 |
5.4 多孔材料重复吸附亚甲基蓝的研究 | 第66-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附录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