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纳米材料的概述 | 第10页 |
1.2 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0-11页 |
1.3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概述 | 第11-12页 |
1.3.1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1页 |
1.3.2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1-12页 |
1.4 氧化亚铜纳米材料 | 第12-18页 |
1.4.1 氧化亚铜的制备 | 第12-15页 |
1.4.2 氧化亚铜的应用 | 第15-18页 |
1.5 半导体光催化概述 | 第18-19页 |
1.5.1 半导体光催化的反应机理 | 第18-19页 |
1.5.2 半导体光催化的应用 | 第19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1.6.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6.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多元醇法形貌可控制备氧化亚铜微纳米颗粒 | 第22-32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2 样品制备 | 第23-24页 |
2.2.3 样品表征 | 第24页 |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24-30页 |
2.3.1 氧化亚铜的结构 | 第24-25页 |
2.3.2 氧化亚铜的形貌 | 第25-28页 |
2.3.3 生长机制 | 第28-29页 |
2.3.4 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29-30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Au/Ag修饰Cu_2O复合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其催化性能 | 第32-48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3.2.2 实验过程 | 第33-34页 |
3.2.3 样品表征 | 第34-35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5-46页 |
3.3.1 Ag@Cu_2O和Au@Cu_2O的形貌和结构 | 第35-39页 |
3.3.2 Cu_2O-Ag和Cu_2O-Au的形貌和结构 | 第39-41页 |
3.3.3 n(Cu):n(Ag)对Cu_2O-Ag形貌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4 反应时间对Cu_2O-Ag形貌的影响 | 第42页 |
3.3.5 n(Cu):n(Au)对Cu_2O-Au对形貌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6 生长机制 | 第43-44页 |
3.3.7 催化性能的分析 | 第44-46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Cu_20-Cu_(2-X)Y(S/Se/Te)复合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48-64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9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49-50页 |
4.2.3 样品表征 | 第50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50-62页 |
4.3.1 Cu_(2+1)O和Cu_(7.2)S_4复合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 第50-53页 |
4.3.2 Cu_(2+1)O和Cu_(2-X)Se复合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 第53-58页 |
4.3.3 Cu_(2+1)O和Cu_(2-X)Te复合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 第58-60页 |
4.3.4 生长机制 | 第60-62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