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洛奇前期小说理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0.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0.1.1 国内译介情况 | 第9-10页 |
0.1.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0.1.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0.2 选题的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1 戴维·洛奇的小说语言观 | 第14-24页 |
1.1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 | 第14-17页 |
1.1.1 新批评的理论背景 | 第14-15页 |
1.1.2 语言是一个统一体 | 第15-16页 |
1.1.3 小说的本质是语言结构 | 第16-17页 |
1.2 小说的批评原则与方法 | 第17-20页 |
1.2.1 小说的批评原则 | 第17-18页 |
1.2.2 小说的批评方法 | 第18-20页 |
1.3 小说的批评实践 | 第20-24页 |
1.3.1 批评文本的选择 | 第20-21页 |
1.3.2 对《简·爱》的文本分析 | 第21-22页 |
1.3.3 语言批评的反思 | 第22-24页 |
2 戴维·洛奇的钟摆理论 | 第24-36页 |
2.1 对雅各布森隐喻-转喻理论的拓展 | 第24-27页 |
2.1.1 隐喻-转喻的概念 | 第24-26页 |
2.1.2 隐喻-转喻的应用 | 第26-27页 |
2.2 钟摆理论 | 第27-31页 |
2.2.1 钟摆理论的内涵 | 第27-30页 |
2.2.2 钟摆理论的原因 | 第30-31页 |
2.3 运用钟摆理论的批评实践 | 第31-36页 |
2.3.1 对乔伊斯作品的批评 | 第31-33页 |
2.3.2 对后现代主义的批评 | 第33-36页 |
3 戴维·洛奇的对话性小说理论 | 第36-48页 |
3.1 巴赫金诗学的理论基础 | 第36-39页 |
3.1.1 巴赫金诗学的背景 | 第36-37页 |
3.1.2 复调小说理论 | 第37-39页 |
3.2 对话性小说理论 | 第39-43页 |
3.2.1 对话性小说理论的提出 | 第39-41页 |
3.2.2 对话性小说理论的特点 | 第41-43页 |
3.3 批评与创作实践 | 第43-48页 |
3.3.1 对D·H·劳伦斯的批评实践 | 第43-45页 |
3.3.2 戴维·洛奇的创作实践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