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2 研究现状 | 第12页 |
3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4 研究方法及实验设计 | 第12-13页 |
5 预期结果与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1页 |
第一节 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 LALD的发病机制 | 第14-16页 |
2 ALD治疗的研究 | 第16-18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页 |
第二节 代谢组学在肝肾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31页 |
1 代谢组学在肝损伤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2 代谢组学在肾损伤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3 讨论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1页 |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二至丸中4种成分的含量 | 第31-37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31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1-35页 |
3 讨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二至丸及其组方药物水煎液的RRLC-TOF/MS成分分析 | 第37-49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3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3 结果 | 第38-47页 |
4 讨论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二至丸对酒精诱导的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第49-67页 |
第一节 二至丸对大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第49-5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2 方法 | 第50-51页 |
3 结果 | 第51-55页 |
4 讨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第二节 二至丸不同极性部位对抗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57-6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7-58页 |
2 方法 | 第58-59页 |
3 结果 | 第59-65页 |
4 讨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第五章 二至丸对大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 | 第67-109页 |
第一节 二至丸对大鼠急性酒精肝损伤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 第67-8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8-7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71-85页 |
4 结论 | 第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第二节 二至丸对大鼠急性酒精肝损伤胆汁代谢组学研究 | 第87-10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7-8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8-9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90-107页 |
4 结论 | 第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09页 |
结语 | 第109-111页 |
一、论文小结 | 第109页 |
二、创新点 | 第109-11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