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 1.2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8-10页 |
| 1.2.1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国外发展现状 | 第8-9页 |
| 1.2.2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国内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1.3 火箭喷注器的研究现状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4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1.5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 第2章 直流互击式喷注单元的雾化特性研究 | 第14-42页 |
| 2.1 雾化数学模型简介 | 第14页 |
| 2.2 射流撞击的数值模拟 | 第14-17页 |
| 2.3 计算模型 | 第17-19页 |
| 2.4 直流互击式喷注单元雾化研究 | 第19-22页 |
| 2.5 控制变量法研究流体影响因素简述 | 第22-23页 |
| 2.6 撞击角对直流互击式喷注单元雾化特性的影响 | 第23-27页 |
| 2.7 动量比对直流互击式喷注单元雾化特性的影响 | 第27-31页 |
| 2.8 射流速度对直流互击式喷注单元雾化特性的影响 | 第31-34页 |
| 2.9 长径比对直流互击式喷注单元雾化特性的影响 | 第34-37页 |
| 2.10 孔径比对直流互击式喷注单元雾化特性的影响 | 第37-40页 |
| 2.11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3章 直流互击式喷注器的设计 | 第42-52页 |
| 3.0 喷注器的系统几何结构介绍 | 第42页 |
| 3.1 直流喷嘴流量特性理论 | 第42-44页 |
| 3.2 直流喷嘴的初步计算 | 第44-45页 |
| 3.2.1 流量系数的计算 | 第44-45页 |
| 3.2.2 喷嘴直径的计算 | 第45页 |
| 3.3 喷注器内部流道设计 | 第45-48页 |
| 3.4 喷嘴的排布 | 第48-49页 |
| 3.5 喷注器的三维建模 | 第49-5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4章 喷注器的内部流场研究及验证 | 第52-68页 |
| 4.1 CFD方法 | 第52-53页 |
| 4.2 直流互击式喷注器的物理模型 | 第53-54页 |
| 4.3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54-55页 |
| 4.4 计算模型的讨论 | 第55-56页 |
| 4.5 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 第56-58页 |
| 4.6 SIMPLE算法与模拟结果分析 | 第58-63页 |
| 4.7 实验验证 | 第63-65页 |
| 4.8 基于数值模拟对集液腔高度的分析研究 | 第65-66页 |
| 4.9 本章小节 | 第66-68页 |
| 第5章 喷注器热试实验研究与结构优化 | 第68-80页 |
| 5.1 实验原理 | 第68-69页 |
| 5.2 燃烧过程的描述 | 第69-70页 |
| 5.3 基于热试实验对鲁泊数的研究 | 第70-72页 |
| 5.4 喷注器的结构优化 | 第72-78页 |
| 5.4.1 初步优化 | 第72-77页 |
| 5.4.1.1 问题分析 | 第72页 |
| 5.4.1.2 初步优化方案 | 第72-73页 |
| 5.4.1.3 优化结果分析 | 第73-77页 |
| 5.4.2 二次优化 | 第77-78页 |
| 5.4.2.1 问题分析 | 第77页 |
| 5.4.2.2 解决方案 | 第77页 |
| 5.4.2.3 优化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 5.5 本章总结 | 第78-80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 6.1 总结 | 第80-81页 |
| 6.2 展望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 附录 | 第86-87页 |
| 附录 A: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