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新型HDAC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及其抗癌活性评价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7-48页
    1.1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第27-28页
    1.2 HDAC酶第28-34页
        1.2.1 HDAC酶的种类第28-30页
        1.2.2 HDAC酶的生物活性第30页
        1.2.3 HDAC酶的晶体结构及催化机制第30-33页
        1.2.4 HDAC酶作为抗癌靶点第33-34页
    1.3 HDAC抑制剂第34-46页
        1.3.1 HDAC抑制剂研究概况第34页
        1.3.2 HDAC抑制剂的生物活性第34-36页
            1.3.2.1 诱导细胞凋亡第34-35页
            1.3.2.2 诱导细胞周期停滞第35页
            1.3.2.3 DNA的损伤与修复第35页
            1.3.2.4 影响基因表达第35-36页
            1.3.2.5 抗血管生成第36页
            1.3.2.6 上调ROS活性第36页
        1.3.3 HDAC抑制剂药效团模型及分类第36-41页
        1.3.4 HDAC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第41-43页
        1.3.5 多靶点HDAC抑制剂第43-46页
            1.3.5.1 HDAC-铂复合物第43-44页
            1.3.5.2 HDAC-RTK双靶标抑制剂第44-45页
            1.3.5.3 HDAC-拓扑异构酶双靶标抑制剂第45-46页
    1.4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46-48页
        1.4.1 立题依据第46-47页
        1.4.2 研究内容第47-48页
第二章 以醚或胺为头部结构的HDAC抑制剂第48-81页
    2.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思路第48-49页
    2.2 目标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及结构确证第49-59页
        2.2.1 合成路线第49-50页
        2.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0-51页
        2.2.3 合成过程第51-59页
            2.2.3.1 合成2a,3a,2b,3b的一般过程第51-53页
            2.2.3.2 合成5a-7a,5b-8b,11a-19a的一般过程第53-59页
    2.3 药效研究第59-79页
        2.3.1 HDAC酶抑制实验第59-62页
            2.3.1.1 实验原理第60页
            2.3.1.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0-62页
        2.3.2 分子对接研究第62页
            2.3.2.1 实验原理第62页
            2.3.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2页
        2.3.3 癌细胞抑制实验第62-64页
            2.3.3.1 实验原理第62-63页
            2.3.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3-64页
        2.3.4 划痕实验第64页
            2.3.4.1 实验原理第64页
            2.3.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4页
        2.3.5 克隆形成实验第64-65页
            2.3.5.1 实验原理第64页
            2.3.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2.3.6 细胞凋亡实验第65-66页
            2.3.6.1 实验原理第65页
            2.3.6.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5-66页
        2.3.7 细胞周期实验第66-67页
            2.3.7.1 实验原理第66页
            2.3.7.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6-67页
        2.3.8 小鼠急毒实验第67页
            2.3.8.1 实验目的第67页
            2.3.8.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7页
        2.3.9 药代动力学实验第67-69页
            2.3.9.1 实验目的第67页
            2.3.9.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7-69页
        2.3.10 药效评价结果第69-79页
            2.3.10.1 HDAC酶抑制活性和癌细胞抑制活性结果第69-73页
            2.3.10.2 HDAC酶亚型选择性抑制活性结果第73页
            2.3.10.3 分子模拟结果第73-74页
            2.3.10.4 癌细胞迁移抑制活性结果第74-75页
            2.3.10.5 癌细胞克隆形成抑制活性结果第75-76页
            2.3.10.6 癌细胞诱导凋亡活性结果第76-77页
            2.3.10.7 癌细胞周期抑制活性结果第77-78页
            2.3.10.8 小鼠急毒实验结果第78-79页
            2.3.10.9 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第79页
    2.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三章 以氨基二硫代甲酸酯为头部的HDAC抑制剂第81-116页
    3.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思路第81-82页
    3.2 目标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及结构确证第82-98页
        3.2.1 合成路线第82页
        3.2.2 合成过程第82-98页
    3.3 药效研究第98-115页
        3.3.1 HDAC酶抑制实验第98页
            3.3.1.1 实验原理第98页
            3.3.1.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8页
        3.3.2 分子对接研究第98页
            3.3.2.1 实验原理第98页
            3.3.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8页
        3.3.3 癌细胞抑制实验第98-99页
            3.3.3.1 实验原理第98页
            3.3.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8-99页
        3.3.4 克隆形成实验第99页
            3.3.4.1 实验原理第99页
            3.3.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9页
        3.3.5 细胞凋亡实验第99页
            3.3.5.1 实验原理第99页
            3.3.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9页
        3.3.6 细胞周期实验第99页
            3.3.6.1 实验原理第99页
            3.3.6.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9页
        3.3.7 小鼠急毒实验第99页
            3.3.7.1 实验目的第99页
            3.3.7.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9页
        3.3.8 药代动力学实验第99-100页
            3.3.8.1 实验目的第99-100页
            3.3.8.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00页
        3.3.9 裸鼠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第100-101页
            3.3.9.1 实验目的第100页
            3.3.9.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00-101页
        3.3.10 药效评价结果第101-115页
            3.3.10.1 癌细胞抑制活性结果第101-105页
            3.3.10.2 HDAC酶亚型选择性抑制活性结果第105-106页
            3.3.10.3 分子模拟结果第106-108页
            3.3.10.4 癌细胞单克隆形成抑制活性结果第108页
            3.3.10.5 癌细胞诱导凋亡活性结果第108-110页
            3.3.10.6 癌细胞周期抑制活性结果第110-111页
            3.3.10.7 小鼠急毒实验结果第111-112页
            3.3.10.8 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第112-114页
            3.3.10.9 裸鼠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第114-115页
    3.4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四章 化合物M101的进一步结构优化第116-134页
    4.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思路第116-117页
    4.2 目标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及结构确证第117-122页
        4.2.1 合成路线第117页
        4.2.2 合成过程第117-122页
    4.3 药效研究第122-133页
        4.3.1 HDAC酶抑制实验第122页
            4.3.1.1 实验原理第122页
            4.3.1.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22页
        4.3.2 分子对接研究第122-123页
            4.3.2.1 实验原理第123页
            4.3.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23页
        4.3.3 癌细胞抑制实验第123页
            4.3.3.1 实验原理第123页
            4.3.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23页
        4.3.4 克隆形成实验第123页
            4.3.4.1 实验原理第123页
            4.3.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23页
        4.3.5 细胞凋亡实验第123页
            4.3.5.1 实验原理第123页
            4.3.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23页
        4.3.6 细胞周期实验第123-124页
            4.3.6.1 实验原理第123-124页
            4.3.6.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24页
        4.3.7 药效评价结果第124-133页
            4.3.7.1 癌细胞抑制活性结果第124-126页
            4.3.7.2 HDAC酶亚型选择性抑制活性结果第126-127页
            4.3.7.3 分子模拟结果第127-129页
            4.3.7.3 癌细胞单克隆形成抑制活性结果第129页
            4.3.7.4 癌细胞诱导凋亡活性结果第129-132页
            4.3.7.5 癌细胞周期抑制活性结果第132-133页
    4.4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第五章 以脂肪碳链为连接结构的M101衍生物第134-151页
    5.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思路第134页
    5.2 目标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及结构确证第134-147页
        5.2.1 合成路线第134页
        5.2.2 结构确证第134-147页
    5.3 药效研究第147-150页
        5.3.1 癌细胞抑制实验第147页
            5.3.1.1 实验原理第147页
            5.3.1.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47页
        5.3.2 药效评价结果第147-150页
    5.4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第六章 DNA/HDAC双靶标抑制剂第151-180页
    6.1 氮芥与羟肟酸组合的DNA/HDAC双靶标抑制剂第151-166页
        6.1.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思路第151-152页
        6.1.2 目标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及结构确证第152-154页
            6.1.2.1 合成路线第152-153页
            6.1.2.2 合成过程第153-154页
        6.1.3 药效研究第154-166页
            6.1.3.1 HDAC酶抑制实验第154页
                6.1.3.1.1 实验原理第154页
                6.1.3.1.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54页
            6.1.3.2 分子模拟第154-155页
                6.1.3.2.1 实验原理第155页
                6.1.3.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55页
            6.1.3.3 DNA损伤实验第155-156页
                6.1.3.3.1 实验原理第155页
                6.1.3.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55-156页
            6.1.3.4 癌细胞抑制实验第156-157页
                6.1.3.4.1 实验原理第156页
                6.1.3.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56-157页
            6.1.3.5 克隆形成实验第157页
                6.1.3.5.1 实验原理第157页
                6.1.3.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57页
            6.1.3.6 细胞凋亡实验第157页
                6.1.3.6.1 实验原理第157页
                6.1.3.6.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57页
            6.1.3.7 细胞周期实验第157页
                6.1.3.7.1 实验原理第157页
                6.1.3.7.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57页
            6.1.3.8 药效评价结果第157-166页
                6.1.3.8.1 HDAC酶抑制活性和癌细胞抑制活性结果第157-159页
                6.1.3.8.2 HDAC酶亚型选择性抑制活性结果第159-160页
                6.1.3.8.3 分子模拟结果第160-162页
                6.1.3.8.4 DNA损伤活性结果第162页
                6.1.3.8.5 癌细胞单克隆形成抑制活性结果第162-163页
                6.1.3.8.6 癌细胞诱导凋亡活性结果第163-164页
                6.1.3.8.7 癌细胞周期抑制活性结果第164-166页
    6.2 氮芥与2-氨基苯甲酰胺组合的DNA/HDAC双靶标抑制剂第166-178页
        6.2.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思路第166页
        6.2.2 目标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及结构确证第166-167页
            6.2.2.1 合成路线第166-167页
            6.2.2.2 合成过程第167页
        6.2.3 药效研究第167-178页
            6.2.3.1 HDAC酶抑制实验第167-168页
                6.2.3.1.1 实验原理第168页
                6.2.3.1.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68页
            6.2.3.2 分子模拟第168页
                6.2.3.2.1 实验原理第168页
                6.2.3.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68页
            6.2.3.3 DNA损伤实验第168页
                6.2.3.3.1 实验原理第168页
                6.2.3.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68页
            6.2.3.4 癌细胞抑制实验第168-169页
                6.2.3.4.1 实验原理第168页
                6.2.3.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68-169页
            6.2.3.5 克隆形成实验第169页
                6.2.3.5.1 实验原理第169页
                6.2.3.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69页
            6.2.3.6 细胞凋亡实验第169页
                6.2.3.6.1 实验原理第169页
                6.2.3.6.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69页
            6.2.3.7 细胞周期实验第169页
                6.2.3.7.1 实验原理第169页
                6.2.3.7.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69页
            6.2.3.8 药效评价结果第169-178页
                6.2.3.8.1 HDAC酶抑制活性和癌细胞抑制活性结果第169-171页
                6.2.3.8.2 HDAC酶亚型选择性抑制活性结果第171-172页
                6.2.3.8.3 分子模拟结果第172-174页
                6.2.3.8.4 DNA损伤活性结果第174-175页
                6.2.3.8.5 癌细胞单克隆形成抑制活性结果第175-176页
                6.2.3.8.6 癌细胞诱导凋亡活性结果第176-177页
                6.2.3.8.7 癌细胞周期抑制活性结果第177-178页
    6.3 本章小结第178-180页
第七章 其它HDAC抑制剂的设计合成第180-208页
    7.1 以氨基二硫代甲酸酯为尾部的HDAC抑制剂第180-190页
        7.1.1 设计思路第180-183页
        7.1.2 合成路线第183-184页
        7.1.3 合成过程第184-189页
        7.1.4 药效评价第189-190页
    7.2 以petasis产物为头部的HDAC抑制剂第190-193页
        7.2.1 设计思路第190-191页
        7.2.2 合成路线第191-192页
        7.2.3 合成过程第192-193页
        7.2.4 药效评价第193页
    7.3 基于降血脂药物骨架结构的HDAC抑制剂第193-198页
        7.3.1 设计思路第193-194页
        7.3.2 合成路线第194页
        7.3.3 合成过程第194-197页
        7.3.4 药效评价第197-198页
    7.4 基于维A酸结构的HDAC抑制剂第198-201页
        7.4.1 设计思路第198-199页
        7.4.2 合成路线第199页
        7.4.3 合成过程第199-200页
        7.4.4 药效评价第200-201页
    7.5 含有沙星结构的HDAC抑制剂第201-204页
        7.5.1 设计思路第201-202页
        7.5.2 合成路线第202页
        7.5.3 合成过程第202-203页
        7.5.4 药效评价第203-204页
    7.6 含有咪唑、噻唑结构的HDAC抑制剂第204-207页
        7.6.1 设计思路第204页
        7.6.2 合成路线第204-205页
        7.6.3 合成过程第205-206页
        7.6.4 药效评价第206-207页
    7.7 本章小结第207-208页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208-212页
    8.1 总结第208-210页
    8.2 展望第210-212页
参考文献第212-220页
附图第220-291页
致谢第291-292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92-295页
作者简介第295页
导师简介第295-297页
附件第297-298页

论文共2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响应型荧光聚合物光子晶体的构建及调控机理研究
下一篇:有机胺溶剂化学结构与二氧化碳吸收-解吸性能构效关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