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寄生虫学论文--医学昆虫学论文--蚊、白蛉论文

滇西南地区入侵埃及伊蚊的种群遗传学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前言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2 种群遗传学及相关分子标记第14-17页
        1.2.1 微卫星分子标记第14-16页
        1.2.2 线粒体DNA第16-17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拟解决问题以及研究目的第18-19页
2. 实验材料第19-21页
    2.1 实验样本第19页
    2.2 实验丰要设备和器材第19-21页
        2.2.1 实验主要设备与器材第19-20页
        2.2.2 实验所需试剂及耗材第20-21页
3. 实验方法第21-31页
    3.1 埃及伊蚊的采集与鉴定第21-24页
        3.1.1 形态学鉴定第21页
        3.1.2 分子学鉴定第21-24页
    3.2 基于微卫星位点的种群遗传学研究第24-29页
        3.2.1 微卫星位点的获取第24-25页
        3.2.2 微卫星引物的设计和筛选第25页
        3.2.3 微卫星位点分析第25-29页
    3.3 基于线粒体基因的种群遗传学研究第29-31页
        3.3.1 核酸的提取第29页
        3.3.2 线粒体DNA片段的扩增第29页
        3.3.3 线粒体片段核酸序列的分析与处理第29-31页
4. 实验结果第31-60页
    4.1 埃及伊蚊样本的采集及鉴定第31-33页
        4.1.1 埃及伊蚊的采集及形态学鉴定结果第31-33页
        4.1.2 埃及伊蚊的分子鉴定结果第33页
    4.2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埃及伊蚊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第33-49页
        4.2.1 全基因组序列第33页
        4.2.2 微卫星序列和多态性引物第33-34页
        4.2.3 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第34-38页
        4.2.4 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第38-43页
        4.2.5 种群遗传分化研究第43-48页
        4.2.6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相关性检验结果第48页
        4.2.7 瓶颈效应检测分析结果第48-49页
    4.3 基于线粒体标记的埃及伊蚊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第49-60页
        4.3.1 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第49-50页
        4.3.2 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第50-53页
        4.3.3 种群遗传分化研究第53页
        4.3.4 基于线粒体基因的AMOVA分析结果第53-55页
        4.3.5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相关性检验结果第55-56页
        4.3.6 种群中性检验以及种群扩张分析第56-60页
5. 讨论第60-68页
    5.1 微卫星标记的筛选第60-61页
    5.2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埃及伊蚊种群遗传学研究第61-64页
    5.3 基于线粒体片段的埃及伊蚊种群遗传学研究第64-65页
    5.4 对于其他地区可能出现入侵埃及伊蚊来源的鉴定方法第65页
    5.5 对于云南埃及伊蚊入侵源头以及扩散途径的探讨第65-66页
    5.6 对于本项研究结果与他人结果差异的探讨第66-68页
6. 结论第68-69页
致谢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附录第75-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活血通络汤在SANFH家兔造模过程中干预HES1、5,HERP1、2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参归仁合剂对产后抑郁模型大鼠ERα、ERβ、RSK1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