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场所与景观比较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1 绪论第10-18页
   ·源起第10页
   ·研究对象及范围第10页
   ·国内现今发展存在问题第10-13页
   ·研究意义第13-15页
     ·尊重并认知人文价值第13页
     ·表达地域主义的设计手法第13-14页
     ·切入城市文脉的设计依据第14页
     ·学科交叉研究,提供基于传统的景观研究创新手法第14页
     ·以整体性的视点剖析场所及景观第14页
     ·阐述并研究场所精神下景观的现实价值及发展方向第14-15页
     ·揭示景观的审美机制,探究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及第15页
     ·探究景观在多种元素中对塑造场所的作用,提供场所构建方式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设计实践第15页
     ·文献综述第15页
     ·案例分析第15页
   ·论文框架第15-17页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场所与景观理论概述第18-42页
   ·场所理论概述第18-26页
     ·场所发展沿革第18-19页
     ·场所基本理论第19-23页
     ·空间与场所第23-26页
   ·景观理论概述第26-36页
     ·基本概念第26页
     ·景观发展沿革第26-28页
     ·景观涵盖范围第28页
     ·场所意义下景观分类第28-31页
     ·景观的场所性双层内涵第31-36页
   ·场所精神的空间体验第36-39页
     ·建筑体验第36-37页
     ·景观体验第37-39页
   ·场所精神的感知与认同第39-42页
     ·感知第39-40页
     ·认同第40-42页
3 场所与景观的关联性第42-60页
   ·场所与景观的整体性第42-54页
     ·内在联系第42-48页
     ·外部表现第48-54页
   ·景观的场所特性第54-57页
     ·使用者行为的独特性第54-55页
     ·空间容纳功能的兼容性第55-56页
     ·历史内涵演化的主动性第56-57页
     ·时空特征更替的动态性第57页
   ·构建场所空间多维度的景观表现手法第57-60页
     ·引用与重构第57-58页
     ·隐喻与象征第58-59页
     ·对比与融合第59-60页
4 构建场所空间的景观要素第60-78页
   ·建筑对场所精神的塑造第60-64页
     ·路径、节点、界面、领域的设计第60-61页
     ·空间尺度与节奏的调节第61-62页
     ·地域文脉的影响第62-63页
     ·时代科学反应第63-64页
   ·场地对场所精神的呈现第64-68页
     ·延续自然肌理第65-67页
     ·重塑空间环境第67-68页
   ·时空要素对场所形成的影响第68-71页
     ·延续发展过程的可变性第68-69页
     ·表达特定时间的时效性第69-70页
     ·体现演化过程的历史性第70页
     ·展示时空更替的适应性第70-71页
   ·人的行为与空间的积极互动第71-73页
     ·置换空间功能与性质第71-72页
     ·模糊建筑与自然边界第72-73页
   ·塑造场所空间的景观审美结构第73-78页
     ·景观审美结构对塑造场所空间的意义第73页
     ·不同空间位置景观审美方式第73-78页
5 以景观塑造场所精神的设计方法第78-85页
   ·凸显建筑特征及地域内涵第78-79页
   ·协调自然肌理与场地形态第79-80页
   ·延续历史文化与时代特征第80页
   ·追求空间意境与多元表达手段第80-81页
   ·呈现艺术文化的源流及联系第81-83页
   ·搭配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第83-84页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形态第84-85页
6 当代场所景观设计实例分析第85-91页
   ·托马斯·丘奇与加州公园第85-87页
   ·American Tobacco,美国烟草厂房改造第87-91页
结论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93-94页
致谢第94-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层建筑窗口喷出火焰竖向蔓延的抑制研究
下一篇:大连滨海开放空间使用状况研究--以南部滨海路代表性节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