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我国萤石尾矿利用现状及特点 | 第9-11页 |
1.2 微晶玻璃的特点 | 第11页 |
1.3 矿渣微晶玻璃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矿渣微晶玻璃的分类 | 第13-15页 |
1.4.1 按照废渣的种类分类 | 第13-14页 |
1.4.2 按照化学组成分类 | 第14-15页 |
1.5 矿渣微晶玻璃的制备技术 | 第15-18页 |
1.5.1 整体析晶法 | 第15-16页 |
1.5.2 烧结法 | 第16-17页 |
1.5.3 溶胶-凝胶法 | 第17页 |
1.5.4 浮法 | 第17-18页 |
1.6 矿渣微晶玻璃的应用 | 第18-20页 |
1.6.1 机械工程领域 | 第18-19页 |
1.6.2 新型建筑领域 | 第19页 |
1.6.3 电力电子工业领域 | 第19-20页 |
1.6.4 生物医学领域 | 第20页 |
1.6.5 其他领域 | 第20页 |
1.7 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20-22页 |
1.7.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1.7.2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准备与分析方法 | 第22-33页 |
2.1 实验设备及原料 | 第22-24页 |
2.2 实验配方设计 | 第24-26页 |
2.3 微晶玻璃的制备 | 第26-28页 |
2.3.1 基础玻璃的制备 | 第26-27页 |
2.3.2 微晶玻璃试样的制备 | 第27-28页 |
2.4 微晶玻璃微观组织结构与宏观性能测试 | 第28-33页 |
2.4.1 差热分析(DTA) | 第28页 |
2.4.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8-29页 |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29-30页 |
2.4.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页 |
2.4.5 密度测定 | 第30-31页 |
2.4.6 显微硬度测定 | 第31-32页 |
2.4.7 烧结收缩率测定 | 第32-33页 |
第3章 CaF_2对CaO-Al_2O_3-SiO_2系粒料微晶玻璃析晶的影响 | 第33-50页 |
3.1 粒料析晶行为研究 | 第33-48页 |
3.1.1 样品原料组成 | 第33页 |
3.1.2 基础玻璃样品的差热分析 | 第33-35页 |
3.1.3 微晶玻璃的物相组成 | 第35-37页 |
3.1.4 基础玻璃的粘度研究 | 第37-38页 |
3.1.5 微晶玻璃的微观形貌研究 | 第38-44页 |
3.1.6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4-45页 |
3.1.7 析晶动力学的研究 | 第45-48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CaF_2对CaO-Al_2O_3-SiO_2系粉料微晶玻璃析晶与烧结的影响 | 第50-68页 |
4.1 粉料析晶行为的研究 | 第50-57页 |
4.1.1 微晶玻璃的物相组成 | 第50-51页 |
4.1.2 微晶玻璃的微观形貌研究 | 第51-56页 |
4.1.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6-57页 |
4.2 粉料烧结行为的研究 | 第57-67页 |
4.2.1 CaF_2对微晶玻璃热处理制度的影响 | 第57-64页 |
4.2.2 CaF_2对烧结活化能的影响 | 第64-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CaF_2对CaO-Al_2O_3-SiO_2系萤石尾矿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 第68-76页 |
5.1 萤石尾矿基础玻璃原料制备 | 第68-69页 |
5.2 萤石尾矿微晶玻璃物相组成 | 第69-70页 |
5.3 萤石尾矿微晶玻璃微观形貌研究 | 第70-72页 |
5.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2-73页 |
5.5 密度测定 | 第73-74页 |
5.6 显微硬度测定 | 第74-7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