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PC连续箱梁桥零号块水化热温度效应及裂缝控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混凝土温度效应及开裂分析计算理论 | 第13-27页 |
2.1 引言 | 第13页 |
2.2 热力学经典理论 | 第13-17页 |
2.2.1 热传导方程 | 第13-16页 |
2.2.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16-17页 |
2.3 温度场分析计算理论 | 第17-25页 |
2.3.1 热传导微分方程的方法 | 第17-18页 |
2.3.2 半经验半理论公式法 | 第18页 |
2.3.3 有限单元法 | 第18-19页 |
2.3.4 空间变分原理 | 第19-22页 |
2.3.5 空间不稳定温度场的有限元解法 | 第22-25页 |
2.4 水泥水化热的计算理论 | 第25-26页 |
2.4.1 指数经验式 | 第25页 |
2.4.2 双曲经验式 | 第25-26页 |
2.4.3 复合指数式 | 第26页 |
2.5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PC箱梁水化热温度场实测与分析 | 第27-36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工程概况 | 第27-29页 |
3.2.1 项目概况 | 第27页 |
3.2.2 零号块构造概述 | 第27-29页 |
3.2.3 零号块施工工况 | 第29页 |
3.3 温度观测概况 | 第29-31页 |
3.3.1 选择温度传感器 | 第29-30页 |
3.3.2 观测截面的选择与测点布置 | 第30-31页 |
3.4 零号块水化热实测温度分析 | 第31-35页 |
3.4.1 底板水化热实测温度分析 | 第31-32页 |
3.4.2 腹板及横隔板水化热实测温度分析 | 第32-34页 |
3.4.3 顶板水化热实测温度分析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水化热温度场及应力场有限元分析 | 第36-54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水化热分析模型 | 第36-40页 |
4.2.1 材料特性的定义 | 第36-37页 |
4.2.2 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37页 |
4.2.3 混凝土热学参数选取 | 第37-39页 |
4.2.4 边界条件 | 第39页 |
4.2.5 热源函数 | 第39-40页 |
4.2.6 建模流程 | 第40页 |
4.3 水化热温度场分析 | 第40-46页 |
4.3.1 温度场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4.3.2 数据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4.3.3 水化热温度控制 | 第45-46页 |
4.4 水化热温度应力分析 | 第46-50页 |
4.4.1 各工况的应力分析 | 第46-48页 |
4.4.2 结构应力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4.5 采取管冷措施的水化热分析 | 第50-53页 |
4.5.1 冷却水管布置方案 | 第50页 |
4.5.2 水化热温度分析 | 第50-52页 |
4.5.3 采用管冷措施的混凝土应力分析 | 第52-53页 |
4.6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大跨度PC箱梁桥裂缝控制及处理措施 | 第54-62页 |
5.1 连续箱梁桥裂缝危害 | 第54页 |
5.2 PC连续箱梁桥裂缝成因分析 | 第54-58页 |
5.2.1 温度裂缝 | 第55-56页 |
5.2.2 材料退化损伤引起混凝土开裂 | 第56页 |
5.2.3 箱梁结构因受力引起混凝土开裂 | 第56-57页 |
5.2.4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表面裂缝 | 第57-58页 |
5.3 PC连续箱梁桥裂缝的预防控制措施 | 第58-61页 |
5.3.1 温度裂缝防裂措施 | 第58-60页 |
5.3.2 PC连续梁桥零号块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 第60-61页 |
5.4 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