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湖南省褐飞虱迁飞轨迹及其高度变化成因--个例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3页
        1.2.1 褐飞虱迁飞规律的研究第10-11页
        1.2.2 褐飞虱迁飞的气象条件研究第11页
        1.2.3 害虫迁飞轨迹研究第11-1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15页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第15-21页
    2.1 资料来源第15页
        2.1.1 虫情和水稻生长资料第15页
        2.1.2 气象资料第15页
        2.1.3 基础地理信息第15页
    2.2 方法第15-21页
        2.2.1 虫情分析和个例筛选第15-16页
        2.2.2 WRF模式简介第16-17页
        2.2.3 HYSPLIT模式简介第17-18页
        2.2.4 FLEXPART模式简介第18页
        2.2.5 两种模式的异同第18-19页
        2.2.6 WRF-FLEXPART耦合模式和WRF-HYSPLIT耦合模式的计算方案第19-21页
第三章 基于两种模式的褐飞虱迁飞轨迹分析第21-33页
    3.1 褐飞虱虫情分析结果第21页
    3.2 基于两种耦合模式的褐飞虱迁飞轨迹比较研究第21-30页
        3.2.1 虫源地模拟比较第23-25页
        3.2.2 迁飞路径模拟比较第25-26页
        3.2.3 迁飞高度模拟比较第26-28页
        3.2.4 迁飞速率模拟比较第28-29页
        3.2.5 迁飞距离模拟比较第29-30页
    3.3 两种模式的模拟效果验证及比较第30-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湖南省褐飞虱北迁轨迹高度变化原因分析第33-47页
    4.1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33-37页
        4.1.1 虫情分析第33页
        4.1.2 模拟方案设置第33页
        4.1.3 模拟结果第33-37页
    4.2 轨迹高度变化原因分析第37-45页
        4.2.1 大气环流形势第37-39页
        4.2.2 大气物理量场第39-45页
    4.3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五章 湖南省秋季褐飞虱南迁个例(醴陵)分析第47-57页
    5.1 南迁个例虫情、轨迹及高度变化分析第47-48页
        5.1.1 褐飞虱虫情分析第47页
        5.1.2 褐飞虱迁飞轨迹分析第47-48页
        5.1.3 褐飞虱迁飞高度变化分析第48页
    5.2 9月14日后推轨迹高度变化原因分析第48-52页
        5.2.1 流场第48-49页
        5.2.2 垂直速度第49-51页
        5.2.3 水汽条件第51-52页
    5.3 9月15日后推轨迹高度变化原因分析第52-55页
        5.3.1 流场第52-53页
        5.3.2 垂直速度第53-55页
    5.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7-61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57-58页
    6.2 本文特色与创新第58页
    6.3 讨论与展望第58-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作者简介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美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特征研究
下一篇:窄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