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聚众淫乱罪的存废
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言 | 第10-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5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一章 聚众淫乱罪的渊源与司法困境 | 第16-28页 |
第一节 聚众淫乱罪的渊源和成因 | 第16-20页 |
一、聚众淫乱罪的前身,从流氓罪到聚众淫乱罪 | 第16-17页 |
二、聚众淫乱罪的时代背景与价值选择 | 第17-19页 |
三、聚众淫乱罪的法律规定和解读 | 第19-20页 |
第二节 聚众淫乱罪的案例介绍 | 第20-24页 |
一、万某等与卖淫女案 | 第21-22页 |
二、马某换妻案 | 第22-23页 |
三、李某聚众裸聊案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司法困境中的争议 | 第24-28页 |
一、废除性意见 | 第24-25页 |
二、保留性意见 | 第25-26页 |
三、修正性意见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聚众淫乱罪的理论争议和法理分析 | 第28-38页 |
第一节 聚众淫乱罪所侵害的法益 | 第28-32页 |
一、法益概述 | 第28-29页 |
二、聚众淫乱罪所侵害的法益争议 | 第29-30页 |
三、聚众淫乱罪法益之我见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刑法谦抑性原则的影响 | 第32-35页 |
一、刑法谦抑性原则概述 | 第32-34页 |
二、聚众淫乱罪规定中对刑法谦抑性的体现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思潮 | 第35-38页 |
一、无被害人犯罪概述 | 第35-37页 |
二、无被害人犯罪视角看聚众淫乱罪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聚众淫乱罪存废之我见 | 第38-47页 |
第一节 聚众淫乱罪的保留意义 | 第38-41页 |
一、我国传统性观念的影响 | 第38-39页 |
二、当今社会维护性秩序的需要 | 第39-40页 |
三、刑法民族性的要求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司法解释对个罪适用的必要性 | 第41-43页 |
一、司法解释的必要性 | 第41-42页 |
二、司法解释的立场 | 第42页 |
三、对聚众淫乱罪的解释方法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对聚众淫乱罪进行限制解释 | 第43-47页 |
一、“淫乱”的标准 | 第43-45页 |
二、涉他性的要求 | 第45-46页 |
三、“多次参与者”的认定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