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电声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信号处理论文

数字助听器中声反馈消除算法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助听技术的发展历史第9-11页
    1.3 助听器工作原理第11-12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安排第12-14页
第二章 语音信号基本理论知识第14-25页
    2.1 语音信号产生的原理及其特性第14-17页
        2.1.1 语音信号的产生原理第14-15页
        2.1.2 语音的基本要素第15页
        2.1.3 语音的基本特征第15-17页
    2.2 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学模型第17-20页
        2.2.1 激励模型第17-19页
        2.2.2 声道模型第19-20页
        2.2.3 辐射模型第20页
    2.3 语音信号常用的分析方法第20-24页
        2.3.1 时域分析第20-22页
        2.3.2 频域分析第22-23页
        2.3.3 倒谱分析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数字助听器中的核心技术第25-45页
    3.1 声反馈消除第25-34页
        3.1.1 声反馈发生的原因及常用的声反馈消除方法第25-27页
        3.1.2 自适应滤波技术第27-28页
        3.1.3 常用的自适应声反馈消除算法第28-31页
        3.1.4 各算法比较和仿真实验第31-34页
    3.2 响度补偿与压缩频移第34-38页
        3.2.1 人耳的听觉动态范围与听损患者的听域曲线第34-35页
        3.2.2 压缩频移第35-37页
        3.2.3 响度补偿第37-38页
    3.3 语音增强第38-42页
        3.3.1 维纳滤波法第38-39页
        3.3.2 自适应抵消法第39-40页
        3.3.3 小波阈值去噪第40-41页
        3.3.4 谱减法第41-42页
    3.4 声源定位第42-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一种改进的IPNLMS声反馈消除算法第45-53页
    4.1 数字助听器中声反馈消除模型及典型的声反馈路径第45-47页
    4.2 PNLMS算法、IPNLMS算法及其变步长算法第47-48页
    4.3 新的变步长IPNLMS算法第48-50页
        4.3.1 新的变步长IPNLMS算法原理第48-49页
        4.3.2 新的变步长IPNLMS算法收敛性分析第49-50页
    4.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第50-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基于仿射投影算法的自适应声反馈消除算法第53-60页
    5.1 数字助听器中声反馈消除原理框图第53-54页
    5.2 仿射投影算法第54-55页
    5.3 改进的仿射投影算法第55-56页
        5.3.1 变步长APA算法第55页
        5.3.2 改进的APA算法第55-56页
        5.3.3 改进的APA算法收敛性分析第56页
    5.4 算法仿真第56-59页
        5.4.1 衡量算法收敛性能的标准第56-57页
        5.4.2 仿真实验中声反馈路径模型第57页
        5.4.3 算法仿真实验第57-59页
    5.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64-65页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爱尔兰的想像力--叶芝神秘诗学与现实世界
下一篇:认知行为—习服疗法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