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施氮时期对夏玉米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9-17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7页
        1.2.1 倒伏对玉米生产造成的危害第10页
        1.2.2 影响倒伏的因素第10-11页
        1.2.3 抗倒伏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第11-12页
        1.2.4 茎秆农艺性状对倒伏的影响第12页
        1.2.5 茎秆解剖结构对倒伏的影响第12-13页
        1.2.6 茎秆化学成分对倒伏的影响第13-14页
        1.2.7 茎秆力学特性对倒伏的影响第14-15页
        1.2.8 化控对抗倒能力的影响第15页
        1.2.9 密度对抗倒能力的影响第15-16页
        1.2.10 氮肥运筹对抗倒能力的影响第16-17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17-19页
    2.1 试验设计第17页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7-18页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8-19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19-44页
    3.1 不同处理对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第19-23页
        3.1.1 不同处理对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19-20页
        3.1.2 不同处理对群体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20-21页
        3.1.3 不同处理对籽粒灌浆的影响第21-22页
        3.1.4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第22-23页
    3.2 不同处理对茎倒率和抗倒力学性状的影响第23-26页
        3.2.1 不同处理对茎倒率的影响第23-24页
        3.2.2 不同处理对茎秆抗倒力学特性的影响第24-26页
    3.3 不同处理对茎秆农艺性状的影响第26-31页
        3.3.1 不同处理对植株重心高和穗位高的影响第26-27页
        3.3.2 不同处理对基部节间长度、直径和茎粗系数的影响第27-28页
        3.3.3 不同处理对基部茎节干重的影响第28-29页
        3.3.4 茎秆力学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系数第29-31页
    3.4 不同处理对基部茎节解剖性状的影响第31-32页
        3.4.1 不同处理对基部茎节解剖性状的影响第31-32页
        3.4.2 茎秆解剖性状与茎秆抗倒力学和茎倒率的相关系数第32页
    3.5 不同处理对基部茎节化学成分的影响第32-36页
        3.5.1 不同处理对基部茎节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的影响第32-34页
        3.5.2 不同处理对茎节可溶性糖和氮含量的影响第34-35页
        3.5.3 茎秆化学成分与抗倒力学和茎倒率的相关系数第35-36页
    3.6 不同处理对穗位叶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第36-40页
        3.6.1 不同处理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36-37页
        3.6.2 不同处理对光合参数的影响第37-39页
        3.6.3 不同处理对穗位叶荧光参数的影响第39-40页
    3.7 不同处理对穗位叶衰老特性的影响第40-44页
        3.7.1 不同处理对SOD活性的影响第40-41页
        3.7.2 不同处理对POD活性的影响第41-42页
        3.7.3 不同处理对CAT活性的影响第42页
        3.7.4 不同处理对MDA含量的影响第42-44页
第4章 讨论与结论第44-52页
    4.1 不同处理对茎倒率和抗倒力学性状的影响第44-45页
    4.2 抗倒能力评价指标第45页
    4.3 不同处理对植株株高、穗位高和重心高的影响第45-46页
    4.4 不同处理对基部节间农艺性状的影响第46-47页
    4.5 不同处理对基部茎节解剖结构的影响第47-48页
    4.6 不同处理对基部节间化学成分的影响第48-49页
    4.7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第49-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莫菲维小麦和光稃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的细胞学分析
下一篇:苄嘧磺隆和仲丁灵在水稻残留样品中的贮存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