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监管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第17-20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3 创新点第19-20页
2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基础理论第20-34页
    2.1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起源与发展第20-23页
        2.1.1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兴起第20-21页
        2.1.2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第21-23页
    2.2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概念与性质第23-25页
        2.2.1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概念第23-24页
        2.2.2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性质第24-25页
    2.3 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运营常见模式第25-28页
        2.3.1 单纯中介型——拍拍贷第26页
        2.3.2 复合担保型——宜信第26-27页
        2.3.3 非盈利公益型——宜农贷第27-28页
    2.4 P2P网络借贷平台中的法律关系第28-31页
        2.4.1 借贷法律关系第28-29页
        2.4.2 居间法律关系第29-30页
        2.4.3 委托法律关系第30页
        2.4.4 担保法律关系第30-31页
        2.4.5 债权转让法律关系第31页
    2.5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行业异化第31-34页
3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概述第34-39页
    3.1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概念第34-37页
        3.1.1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概念第34-35页
        3.1.2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市场准入模式第35页
        3.1.3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内容第35-37页
    3.2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原则第37-39页
4、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现状及问题第39-47页
    4.1 我国P2P网贷平台监管的法律法规梳理第39-42页
        4.1.1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第39-40页
        4.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0-41页
        4.1.3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41页
        4.1.4 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第41-42页
    4.2 我国 P2P 网贷平台监管存在的问题第42-47页
        4.2.1 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严重缺失第42-43页
        4.2.2 监管主体不明,监管执法不足第43页
        4.2.3 市场准入门槛过低第43-44页
        4.2.4 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第44页
        4.2.5 风险控制和分担机制不足第44-45页
        4.2.6 征信体系不健全第45页
        4.2.7 司法保障滞后第45-46页
        4.2.8 自律组织发育不足第46-47页
5 对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经验进行借鉴第47-54页
    5.1 英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以Zopa为例第47-48页
    5.2 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以Prosper为例第48-50页
    5.3 域外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的共同点及经验第50-54页
        5.3.1 成熟的征信市场第50-51页
        5.3.2 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第51页
        5.3.3 明确的监管主体第51-52页
        5.3.4 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第52页
        5.3.5 平台资金第三方银行托管第52-53页
        5.3.6 发达的行业协会和自律规范第53-54页
6 完善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的建议第54-62页
    6.1 建设体系化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法律法规第54-56页
        6.1.1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立法进程,明确平台性质第54-55页
        6.1.2 以“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督管理办法”的形式确立监管主体,明确各主体间职责分工第55-56页
        6.1.3 民刑行相配合,注重对民事责任制度的创新适用第56页
    6.2 构建多层次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体系第56-59页
        6.2.1 提高P2P行业准入标准,提出营运资本金要求第56-57页
        6.2.2 设置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第57-58页
        6.2.3 建立系统有效的风险预警制度第58页
        6.2.4 加强P2P平台第三方资金托管制度第58-59页
        6.2.5 完善P2P平台退出管理机制第59页
    6.3 建设配套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保障机制第59-62页
        6.3.1 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第59-60页
        6.3.2 鼓励成立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自律规范第60页
        6.3.3 强化司法保障,维护受害者合法权益第60-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完善研究
下一篇:论过失渎职犯罪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