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儿科论文

从肝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泻肺平肝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肝火犯肺型)的临床观察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第10-17页
    1 肝与肺生理病理上的关系第10-11页
        1.1 “左肝右肺”升降论第10页
        1.2 经络学说第10页
        1.3 五行学说第10-11页
        1.4 外风与内风第11页
    2 对“肝致咳”的认识第11-12页
        2.1 木火刑金第11页
        2.2 肝、肺与风、气的关系第11-12页
        2.3 肝主筋第12页
    3 对“肝与痰”的认识第12-13页
        3.1 痰是本病重要的病理因素第12页
        3.2 肝与痰的关系第12-13页
    4 肝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第13-14页
        4.1 肝与风的关系第13页
        4.2 风邪与过敏原的关系第13-14页
        4.3 风邪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第14页
        4.4 现代药理研究第14页
    5 众医家从肝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举证及文献研究第14-17页
        5.1 临床经验第14-15页
        5.2 临床研究第15-16页
        5.3 实验研究第16-17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17-28页
    1 研究目的第17页
    2 研究内容第17-20页
        2.1 研究对象第17页
        2.2 诊断标准第17-18页
        2.3 纳入标准第18页
        2.4 排除标准第18页
        2.5 剔除、脱落标准第18页
        2.6 研究方案第18-19页
        2.7 疗效与安全性判定第19-20页
    3 统计方法第20页
    4 研究结果第20-28页
        4.1 一般资料第20-21页
        4.2 基线分析第21-25页
        4.3 疗效分析第25-28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28-39页
    1 研究结果讨论第28-36页
        1.1 基线分析结果讨论第28-29页
        1.2 疗效分析结果讨论第29页
        1.3 从肝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基础第29-30页
        1.4 李秀亮教授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学术思想第30-31页
        1.5 选方依据及方解第31-36页
    2 疗效机制分析第36-37页
        2.1 抗炎作用第36页
        2.2 抗过敏作用第36-37页
        2.3 止咳化痰平喘解痉作用第37页
    3 临床症候解析第37-38页
        3.1 主症候临床解析第37页
        3.2 次症候临床解析第37-38页
    4 对照组药物选择的依据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问题与展望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1第42-47页
文献综述第47-57页
    参考文献2第54-57页
附录一第57-58页
附录二第58-59页
附录三第59-60页
附录四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调补肺肾法对COPD稳定期疗效的系统评价和补肺丸对TLR4/NF-κB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基质固相分散技术对我国普通居民胎盘中氯化石蜡赋存情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