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说明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 仙台病毒基本概述 | 第11-12页 |
1.1 仙台病毒的形态结构 | 第11页 |
1.2 仙台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11页 |
1.3 灭活仙台病毒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2. 细胞凋亡 | 第12-15页 |
2.1 细胞凋亡特征 | 第12页 |
2.2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 | 第12-14页 |
2.2.1 Bcl-2蛋白家族 | 第12页 |
2.2.2 C-myc基因 | 第12-13页 |
2.2.3 抑癌基因p53 | 第13页 |
2.2.4 caspase蛋白酶家族 | 第13页 |
2.2.5 MAPK家族 | 第13-14页 |
2.3 细胞凋亡的途径 | 第14-15页 |
2.3.1 线粒体途径 | 第14页 |
2.3.2 死亡受体途径 | 第14-15页 |
2.3.3 内质网途径 | 第15页 |
3. 细胞自噬 | 第15-17页 |
3.1 细胞自噬的过程 | 第15页 |
3.2 细胞自噬的特性 | 第15-16页 |
3.3 自噬对肿瘤发生的双重作用 | 第16-17页 |
第一部分 HVJ-E诱导A549、A549/DDP细胞凋亡 | 第17-30页 |
1. 材料 | 第17-18页 |
2. 方法 | 第18-25页 |
3. 结果 | 第25-28页 |
4.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二部分 HVJ-E致A549、A549/DDP凋亡的作用机制 | 第30-38页 |
1. 材料 | 第30-31页 |
2. 方法 | 第31-32页 |
3. 结果 | 第32-37页 |
4. 讨论 | 第37-38页 |
第三部分 自噬在HVJ-E致A549、A549/DDP凋亡中的作用 | 第38-43页 |
1. 材料 | 第38-39页 |
2. 方法 | 第39页 |
3. 结果 | 第39-42页 |
4. 讨论 | 第42-43页 |
全文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