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1页 |
1 谷子外观品质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1 谷子外观品质表观水平上的研究 | 第10页 |
1.2 谷子外观品质生化水平上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 谷子外观品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 第11页 |
1.4 谷子外观品质影响因素 | 第11页 |
2 植物类胡萝卜素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2.1 类胡萝卜素测定方法 | 第12页 |
2.2 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的研究 | 第12-14页 |
2.3 植物类胡萝卜素降解途径研究 | 第14-15页 |
2.4 谷子类胡萝卜素相关研究进展 | 第15页 |
3 叶绿素降解相关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3.1 叶绿素降解代谢 | 第15-16页 |
3.2 叶绿素降解调控 | 第16-18页 |
3.2.1 突变体 | 第16页 |
3.2.2 滞绿突变体 | 第16-18页 |
4 花青素代谢相关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4.1 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 | 第18-19页 |
4.2 花青素降解相关研究 | 第19页 |
5 试验设计 | 第19-21页 |
5.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9-20页 |
5.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类胡萝卜素的代谢与大青谷米色形成的关系 | 第21-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1.1 材料 | 第21页 |
1.2 方法 | 第21-26页 |
1.2.1 材料种植和样品采集 | 第21-22页 |
1.2.2 米色测定 | 第22-23页 |
1.2.3 总类胡萝卜素提取及测定 | 第23页 |
1.2.4 植物组织总RNA提取 | 第23页 |
1.2.5 RNA质量检测及浓度测定 | 第23-24页 |
1.2.6 RNA反转录 | 第24页 |
1.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4-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2.1 大青谷与黄色小米晋谷21米色比较 | 第26-27页 |
2.2 大青谷与黄色小米晋谷21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 | 第27-29页 |
2.2.1 完熟小米籽粒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 | 第27-28页 |
2.2.2 不同成熟阶段谷子籽粒总类胡萝卜素含量 | 第28页 |
2.2.3 小米米色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29页 |
2.3 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 | 第29-32页 |
3 讨论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叶绿素的降解与大青谷米色形成的关系 | 第33-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1.1 材料 | 第33页 |
1.2 方法 | 第33-37页 |
1.2.1 叶绿素提取及测定 | 第33-34页 |
1.2.2 DNA与RNA提取 | 第34页 |
1.2.3 RNA反转录 | 第34-35页 |
1.2.4 SiSGR基因表达分析 | 第35页 |
1.2.5 SiSGR基因的克隆 | 第35-37页 |
1.2.6 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50页 |
2.1 大青谷与黄色小米晋谷21籽粒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 第37-38页 |
2.2 不同成熟阶段大青谷与晋谷21籽粒中SiSGR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38-39页 |
2.3 SiSGR基因cDNA全长克隆与分析 | 第39-44页 |
2.4 SiSGR基因组DNA全长克隆与分析 | 第44-47页 |
2.5 SiSGR基因启动子克隆与分析 | 第47-50页 |
3 讨论 | 第50-52页 |
第四章 花青素的代谢与大青谷米色形成的关系 | 第52-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1.1 材料 | 第52页 |
1.2 方法 | 第52-53页 |
1.2.1 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 第52页 |
1.2.2 转录组建库测序 | 第52-53页 |
1.2.3 目标数据筛选 | 第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2.1 完熟大青谷小米中花青素含量测定 | 第53-54页 |
2.2 花青素合成酶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 | 第54-55页 |
2.3 花青素降解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 | 第55-56页 |
3 讨论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ABSTRACT | 第64-65页 |
发表论文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