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壳聚糖/明胶基复合材料构建与性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功能性可食用复合膜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可食性膜概述第14页
        1.2.2 多糖膜概述第14页
        1.2.3 蛋白膜概述第14-15页
        1.2.4 抗菌性膜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5 阻隔性膜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乳液膜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1 皮克林乳液的概述第17页
        1.3.2 皮克林乳液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3 乳液膜的概述第18页
        1.3.4 乳液膜阻隔机理第18-19页
        1.3.5 乳液膜的研究进展第19页
    1.4 膜材料概述第19-23页
        1.4.1 玉米醇溶蛋白第19-20页
        1.4.2 玉米油第20-21页
        1.4.3 明胶第21页
        1.4.4 壳聚糖第21-22页
        1.4.5 溶菌酶第22页
        1.4.6 纳米氧化锌第22-23页
    1.5 研究意义和内容第23-26页
        1.5.1 研究意义第23-24页
        1.5.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5.3 研究思路第25-26页
第二章 明胶基抗菌膜的制备与表征第26-41页
    2.1 引言第26-28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6页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6-27页
        2.2.2 主要仪器第27-28页
    2.3 实验方法第28-32页
        2.3.1 明胶基抗菌膜制备方法第28-29页
        2.3.2 明胶基抗菌膜制厚度的测定第29页
        2.3.3 明胶基抗菌膜紫外可见光谱测定与不透明度(A600/nm)第29页
        2.3.4 明胶基抗菌膜扫描电子显微镜镜(SEM)第29页
        2.3.5 明胶基抗菌膜原子力电子显微镜(AFM)第29-30页
        2.3.6 明胶基抗菌膜机械性能的测定第30页
        2.3.7 明胶基抗菌膜水汽透过系数(WVP)第30-31页
        2.3.8 明胶基抗菌膜氧气透过系数(OP)第31-32页
        2.3.9 明胶基抗菌膜抗菌性能的测定第32页
        2.3.10 统计性分析第32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2-40页
        2.4.1 紫外可见吸收与透光性分析第32-34页
        2.4.2 AFM图像及SEM图像微结构分析第34-35页
        2.4.3 机械性能分析第35-36页
        2.4.4 阻隔性能分析第36-38页
        2.4.5 抑菌实验分析第38-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明胶基乳液膜的制备与表征第41-56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2-43页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2页
        3.2.2 主要仪器第42-43页
    3.3 实验方法第43-46页
        3.3.1 明胶基乳液膜的制备方法第43-44页
        3.3.2 成膜液油滴粒径测定第44页
        3.3.3 明胶基乳液膜的厚度的测定第44页
        3.3.4 明胶基乳液膜光学显微镜表面结构观察第44页
        3.3.5 明胶基乳液膜表面接触角测定第44-45页
        3.3.6 明胶基乳液膜膜机械性能的测定第45页
        3.3.7 明胶乳液膜膜紫外吸收与不透明度(A600/mm)第45页
        3.3.8 明胶乳液膜膜水分含量(MC)、溶胀率(SR)、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MS) 33 3.3.9 明胶基乳液膜水汽透过系数(WVP)第45-46页
        3.3.10 明胶基乳液膜氧气透过系数(OP)第46页
        3.3.11 统计性分析第46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6-54页
        3.4.1 成膜液乳滴粒径分析第46-47页
        3.4.2 紫外可见光谱与不透明度分析第47-49页
        3.4.3 显微镜微结构分析第49-50页
        3.4.4 机械性能分析第50-52页
        3.4.5 水分含量(MC)、溶胀率(RS)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MS)分析第52-53页
        3.4.6 阻隔性能分析第53-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壳聚糖基乳液膜的制备与表征第56-75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6-58页
        4.2.1 实验材料第56-57页
        4.2.2 主要仪第57-58页
    4.3 壳聚糖基乳液膜的实验方法第58-60页
        4.3.1 壳聚糖基乳液膜的制备方法 3.3.1.1 玉米醇溶蛋白颗粒的制备第58页
        4.3.2 壳聚糖基乳液膜成膜液的乳滴粒径测定第58页
        4.3.3 壳聚糖基乳液膜的厚度的测定第58页
        4.3.4 壳聚糖基乳液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58页
        4.3.5 壳聚糖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第58-59页
        4.3.6 壳聚糖基乳液膜表面接触角测定第59页
        4.3.7 壳聚糖基乳液膜机械性能的测定第59页
        4.3.8 壳聚糖基乳液膜紫外可见光光谱与透明度(A600/mm)的测定第59页
        4.3.9 壳聚糖基乳液膜水分含量、溶胀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第59页
        4.3.10 壳聚糖基乳液膜水汽透过系数(WVP)第59页
        4.3.11 壳聚糖基乳液膜氧气透过系数(OP)第59页
        4.3.12 统计性分析第59-60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0-73页
        4.4.1 成膜液油滴粒径分析第60-61页
        4.4.2 CLSM图微结构分析第61-63页
        4.4.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面结构分析第63-65页
        4.4.4 外观与不透明度分析第65-67页
        4.4.5 水分含量(MC)、溶胀率(RS)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MS)第67-68页
        4.4.6 机械性能分析第68-69页
        4.4.7 阻隔性能分析第69-71页
        4.4.8 阻隔氧气机制分析第71-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附件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醇溶蛋白修饰细菌纤维素基复合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银/二氧化锰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甲醛催化氧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