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XC的Android桌面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本文工作内容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组织内容 | 第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 第16-30页 |
2.1 Android系统介绍 | 第16-20页 |
2.1.1 Android系统架构 | 第16-19页 |
2.1.2 Android-x86 | 第19-20页 |
2.2 Android系统关键技术 | 第20-26页 |
2.2.1 Binder | 第20-22页 |
2.2.2 匿名共享内存 | 第22-24页 |
2.2.3 SELinux | 第24-26页 |
2.3 虚拟化技术介绍 | 第26-28页 |
2.3.1 硬件分区 | 第26-27页 |
2.3.2 全虚拟化技术 | 第27页 |
2.3.3 半虚拟化技术 | 第27页 |
2.3.4 轻量级虚拟化技术 | 第27-28页 |
2.4 桌面云技术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关键技术分析 | 第30-46页 |
3.1 Android虚拟化技术选择思路 | 第30-32页 |
3.2 LXC容器技术分析 | 第32-40页 |
3.2.1 LXC介绍 | 第32-34页 |
3.2.2 Namespace命名空间研究 | 第34-38页 |
3.2.3 Cgroup研究 | 第38-40页 |
3.3 VNC协议分析 | 第40-45页 |
3.3.1 VNC的基本架构 | 第40-41页 |
3.3.2 VNC客户端 | 第41-42页 |
3.3.3 VNC服务端 | 第42页 |
3.3.4 VNC协议扩展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6-62页 |
4.1 总体设计 | 第46-49页 |
4.1.1 设计目标 | 第46页 |
4.1.2 总体框架 | 第46-49页 |
4.2 Binder虚拟化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51页 |
4.2.1 Binder虚拟化设计 | 第49-50页 |
4.2.2 Binder虚拟化实现 | 第50-51页 |
4.3 服务端输入设备和显示设备复用的设计与实现 | 第51-52页 |
4.3.1 设备复用设计 | 第51页 |
4.3.2 显示设备复用实现 | 第51页 |
4.3.3 输入设备复用实现 | 第51-52页 |
4.4 重定向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61页 |
4.4.1 桌面重定向 | 第52-54页 |
4.4.2 音频重定向 | 第54-56页 |
4.4.3 摄像头重定向 | 第56-57页 |
4.4.4 输入重定向 | 第57-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62-70页 |
5.1 测试环境 | 第62-63页 |
5.2 功能测试 | 第63-67页 |
5.3 性能测试 | 第67-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本文工作与总结 | 第70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