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评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2章 经济增长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17-18页
    2.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18-19页
    2.3 新经济增长理论第19-20页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21页
第3章 江西省经济增长现状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评第21-31页
    3.1 江西省GDP增长概括第21-24页
    3.2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第24-27页
        3.2.1 建系原则第24页
        3.2.2 选取指标第24-25页
        3.2.3 数据来源第25-27页
    3.3 熵权法第27-31页
        3.3.1 标准化处理第27-28页
        3.3.2 计算比重第28页
        3.3.3 计算信息熵第28页
        3.3.4 计算熵权第28-29页
        3.3.5 计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第29-31页
第4章 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评方法第31-38页
    4.1 相关性分析第31-32页
        4.1.1 Pearson相关系数第31-32页
        4.1.2 相关系数的检验第32页
    4.2 偏相关分析第32-33页
        4.2.1 偏相关系数第32-33页
        4.2.2 偏相关系数的检验第33页
    4.3 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评分析模型第33-38页
        4.3.1 索洛模型介绍第33-34页
        4.3.2 贡献率模型的构造第34-38页
第5章 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第38-58页
    5.1 数据获取与处理第38-40页
    5.2 产出与各投入的相关性分析第40-42页
        5.2.1 产出与资本投入的相关性分析第40-41页
        5.2.2 产出与劳动投入的相关性分析第41页
        5.2.3 产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性分析第41页
        5.2.4 产出与科学技术的相关性分析第41-42页
    5.3 产出与各投入的偏相关分析第42-45页
        5.3.1 偏相关分析的控制变量的选择第42页
        5.3.2 产出与资本投入的偏相关性分析第42-43页
        5.3.3 产出与劳动投入的偏相关性分析第43-44页
        5.3.4 产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偏相关性分析第44页
        5.3.5 产出与科学技术的偏相关性分析第44-45页
    5.4 测算各投入因素对于产出的贡献率第45-53页
        5.4.1 产出Y关于时间t的拟合回归第45-47页
        5.4.2 资本投入K关于时间t的拟合回归第47-48页
        5.4.3 劳动投入L关于时间t的拟合回归第48-49页
        5.4.4 生态文明建设E关于时间t的拟合回归第49-51页
        5.4.5 科学技术S关于时间t的拟合回归第51-52页
        5.4.6 贡献率计算第52-53页
    5.5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53-58页
        5.5.1 资本投入第54-55页
        5.5.2 劳动投入第55页
        5.5.3 生态文明建设第55-56页
        5.5.4 科学技术第56-5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6.1 基本结论第58页
    6.2 创新之处第58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共同相关效应估计的中国房价研究
下一篇:中部地区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