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功能化氧化钛纳米棒阵列表面药物涂层的构建及其抗骨肉瘤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骨肉瘤及其治疗现状第10页
    1.2 钛金属表面改性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钛植入体材料简介第10-11页
        1.2.2 钛材表面纳米结构化第11页
        1.2.3 钛材表面生化修饰第11-12页
    1.3 聚多巴胺涂层的仿生修饰第12-15页
        1.3.1 聚多巴胺简介第12页
        1.3.2 聚多巴胺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第12-15页
    1.4 18β-甘草次酸和姜黄素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1 18β-甘草次酸概述第15-16页
        1.4.2 姜黄素概述第16-17页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功能化TiO_2纳米棒阵列表面壳聚糖-18β-甘草次酸缀合物涂层的构建及其抗骨肉瘤和成骨性能研究第19-40页
    2.1 引言第19-20页
    2.2 实验部分第20-25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20-21页
        2.2.2 TiO_2纳米棒的制备第21页
        2.2.3 壳聚糖-18β-甘草次酸缀合物的制备第21-22页
        2.2.4 壳聚糖-18β-甘草次酸缀合物修饰的TiO_2纳米棒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2页
        2.2.5 材料表征第22页
        2.2.6 MG63和MC3T3-E1细胞培养第22页
        2.2.7 MG63和MC3T3-E1细胞形态表征第22-23页
        2.2.8 MG63和MC3T3-E1细胞活性表征(MTT)第23页
        2.2.9 MG63和MC3T3-E1细胞乳酸脱氢酶活性表征(LDH)第23页
        2.2.10 MG63细胞凋亡检测和细胞核染色分析第23-24页
        2.2.11 MG63细胞周期分析第24页
        2.2.12 动物体内的抗肿瘤实验第24-25页
        2.2.13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第25页
        2.2.14 统计学分析第25页
    2.3 结果第25-38页
        2.3.1 壳聚糖-18β-甘草次酸缀合物的合成机制和表征第25-27页
        2.3.2 功能化TiO_2纳米棒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第27-30页
        2.3.3 MG63细胞黏附和形絲征第30-32页
        2.3.4 MG63细胞活性、周期和材料毒性检测第32-33页
        2.3.5 MG63细胞凋亡和细朐核染色分析第33-34页
        2.3.6 体内抗肿瘤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第34-35页
        2.3.7 MC3T3-E1细胞黏附和形态表征第35-36页
        2.3.8 MC3T3-E1细胞活性和材料毒性检测第36-38页
    2.4 讨论第38-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功能化TiO_2纳米棒表面环糊精聚合物包络姜黄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骨肉瘤和生物相容性研究第40-56页
    3.1 引言第40-41页
    3.2 实验部分第41-45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41-42页
        3.2.2 TiO_2纳米棒的制备第42页
        3.2.3 TiO_2纳米棒表面聚多巴胺涂层的制备第42页
        3.2.4 聚多巴胺修饰的TiO_2纳米棒表面环糊精聚合物的共价固载第42页
        3.2.5 功能化TiO_2纳米棒表面环糊精聚合物包络姜黄素的制备第42-43页
        3.2.6 材料表征第43页
        3.2.7 MG63和MC3T3-E1细胞培养第43页
        3.2.8 MG63和MC3T3-E1细胞形态表征第43页
        3.2.9 MG63和MC3T3-E1细胞活性表征(MTT)第43-44页
        3.2.10 MG63和MC3T3-E1细胞乳酸脱氢酶活性表征(LDH)第44页
        3.2.11 MG63细胞凋亡检测第44-45页
    3.3 结果第45-53页
        3.3.1 功能化TiO_2纳米棒表面环糊精聚合物包络姜黄素复合材料的制备流程第45页
        3.3.2 材料表征第45-47页
        3.3.3 MG63细胞黏附和形态表征第47-48页
        3.3.4 MG63细胞活性和材料毒性检测第48-49页
        3.3.5 MG63细胞凋亡分析第49-50页
        3.3.6 MC3T3-E1细胞黏附和形态表征第50-51页
        3.3.7 MC3T3-E1细胞活性和毒性检测第51-53页
    3.4 讨论第53-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4.1 总结第56-57页
    4.2 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亚精胺的仿生薄膜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高度近视眼SMILE和FLEx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变化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