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汚染源废气中一氯萘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2页 |
1.0 研究综述 | 第16页 |
1.1 理化性质 | 第16-21页 |
1.1.1 多氯萘的结构 | 第17-18页 |
1.1.2 物理化学性质 | 第18-21页 |
1.2 来源 | 第21-22页 |
1.3 环境危害 | 第22-27页 |
1.3.1 大气 | 第23页 |
1.3.2 水体 | 第23-24页 |
1.3.3 土壤 | 第24-25页 |
1.3.4 沉积物 | 第25-26页 |
1.3.5 生物体 | 第26-27页 |
1.4 研究分析方法 | 第27页 |
1.5 论文研究思路 | 第27-29页 |
1.5.1 可行性分析 | 第27-28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5.3 实验难点 | 第29页 |
1.6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9-31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9-30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第二章 GC-MS仪器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2-41页 |
2.1 概述 | 第32-33页 |
2.1.1 基本原理 | 第32页 |
2.1.2 定性原理 | 第32-33页 |
2.1.3 定量原理 | 第33页 |
2.2 仪器条件的优化 | 第33-36页 |
2.2.1 标准物质的选择 | 第33-34页 |
2.2.2 气相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34页 |
2.2.3 质谱条件的确定 | 第34页 |
2.2.4 毛细色谱柱比选 | 第34-36页 |
2.3 仪器方法性能评估 | 第36-38页 |
2.3.1 仪器调谐与校正 | 第36-38页 |
2.3.2 灵敏度的确认 | 第38页 |
2.4 标准曲线 | 第38-40页 |
2.4.1 标准曲线的配制 | 第38-39页 |
2.4.2 标准曲线的平均响应因子 | 第39-40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样品采集和处理方法的建立与确定 | 第41-55页 |
3.1 试剂、材料和设备 | 第41-42页 |
3.1.1 试剂、材料和设备 | 第41页 |
3.1.2 样品采集和分析流程 | 第41-42页 |
3.2 样品采集的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3.2.1 采集的材料与仪器 | 第42-43页 |
3.2.2 采集方法 | 第43-44页 |
3.3 样品提取 | 第44-46页 |
3.3.1 提取步骤 | 第44页 |
3.3.2 样品解吸条件 | 第44-46页 |
3.4 样品的净化 | 第46页 |
3.4.1 净化材料 | 第46页 |
3.4.2 净化流程 | 第46页 |
3.5 实验室环境要求 | 第46-47页 |
3.6 干扰去除实验 | 第47-49页 |
3.6.1 酸性硅胶净化柱 | 第47-48页 |
3.6.2 溶剂浓缩条件对一氯萘测定的影响 | 第48-49页 |
3.6.3 试剂耗材干扰评价 | 第49页 |
3.7 不同厂家活性炭性能比较 | 第49-50页 |
3.8 不同温度下保存样品 | 第50-51页 |
3.9 基质加标实验 | 第51-54页 |
3.9.1 危险废物焚烧烟气样品 | 第51-52页 |
3.9.2 生活垃圾焚烧烟气 | 第52-53页 |
3.9.3 石油化工行业焚烧烟气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性能评价 | 第55-62页 |
4.1 碳管采样穿透率 | 第55-56页 |
4.2 保留时间对比 | 第56-57页 |
4.3 空白实验 | 第57-58页 |
4.4 目标化合物检出限 | 第58-59页 |
4.4.1 仪器检出限 | 第58页 |
4.4.2 方法检出限 | 第58-59页 |
4.5 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 第59-61页 |
4.6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 | 第62-64页 |
5.1 结论 | 第62页 |
5.2 创新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