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精神与实现中国梦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前言 | 第5-10页 |
第一章 中国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 第10-17页 |
第一节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 第10-12页 |
一、中国梦的标志——实现国家富强 | 第10-11页 |
二、中国梦的主题——实现民族振兴 | 第11页 |
三、中国梦的目的——实现人民幸福 | 第11页 |
四、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11-12页 |
第二节 中国梦提出的意义 | 第12-14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3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三节 中国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 第14-17页 |
一、中国梦是中国精神凝聚和升华 | 第14-15页 |
二、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基础和支撑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第17-23页 |
第一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第17-20页 |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提出 | 第17-18页 |
二、民族精神的内涵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 第20-23页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精神 | 第20-21页 |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国精神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第23-27页 |
第一节 时代精神的基本内涵 | 第23-25页 |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第23-24页 |
二、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 第24-25页 |
三、求真务实,开拓进取 | 第25页 |
第二节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表现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弘扬中国精神的路径选择 | 第27-33页 |
第一节 当前弘扬中国精神所面临的挑战 | 第27-28页 |
一、全球化浪潮下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 | 第27页 |
二、社会思想的多元化的挑战 | 第27-28页 |
三、中国精神自身培养机制和方法缺乏有效性 | 第28页 |
第二节 弘扬中国精神的路径 | 第28-33页 |
一、弘扬中国精神基本原则 | 第28-30页 |
二、弘扬中国精神,健全弘扬践行中国精神的体制机制 | 第30-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