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数据体绘制及3D可视化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3-15页 |
1.2.1 三维地震可视化技术 | 第13-14页 |
1.2.2 三维地震可视化系统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地震数据体绘制基础理论 | 第18-36页 |
2.1 体绘制技术概述 | 第18页 |
2.2 体绘制中的光学模型 | 第18-19页 |
2.3 地震数据简介 | 第19-23页 |
2.3.1 地震体数据 | 第20-21页 |
2.3.2 地震形态数据 | 第21-23页 |
2.4 地震数据的插值与管理 | 第23-24页 |
2.5 地震数据的体素模型 | 第24-25页 |
2.6 体绘制基本流程 | 第25-28页 |
2.7 体绘制算法 | 第28-35页 |
2.7.1 光线投影算法 | 第28-29页 |
2.7.2 足迹表算法 | 第29-31页 |
2.7.3 错切变形算法 | 第31-33页 |
2.7.4 频域体绘制算法 | 第33页 |
2.7.5 纹理映射算法 | 第33-34页 |
2.7.6 体绘制算法比较 | 第34-3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基于COIN3D的体数据可视化及关键技术 | 第36-49页 |
3.1 COIN3D概述 | 第36-40页 |
3.1.1 COIN3D的主要结构 | 第36-37页 |
3.1.2 COIN3D的核心绘制库COIN | 第37-38页 |
3.1.3 COIN3D绘制三维场景的特点 | 第38页 |
3.1.4 COIN3D中的节点 | 第38-40页 |
3.1.4.1 节点概述 | 第38-39页 |
3.1.4.2 节点分类 | 第39页 |
3.1.4.3 隔离节点 | 第39页 |
3.1.4.4 切换节点 | 第39-40页 |
3.2 VOLUMEVIZ可视化扩展模块 | 第40-42页 |
3.2.1 VOLUMEVIZ概述 | 第40页 |
3.2.2 VOLUMEVIZ扩展模块的特点 | 第40页 |
3.2.3 VOLUMEVIZ体视化步骤 | 第40-42页 |
3.3 图形界面开发库QT | 第42-43页 |
3.4 COIN3D可视化关键技术 | 第43-48页 |
3.4.1 COIN3D和QT界面的绑定 | 第43-44页 |
3.4.2 场景数据库组织 | 第44页 |
3.4.3 照相技术 | 第44-45页 |
3.4.4 体数据到颜色表的映射 | 第45-46页 |
3.4.5 体数据渲染 | 第46-47页 |
3.4.6 体数据着色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72页 |
4.1 GEOSCOPE软件平台 | 第49-52页 |
4.2 系统需求分析 | 第52-53页 |
4.2.1 数据需求 | 第52页 |
4.2.2 功能需求 | 第52-53页 |
4.2.3 交互性需求 | 第53页 |
4.3 系统总体设计 | 第53-55页 |
4.3.1 系统设计原则 | 第53-54页 |
4.3.2 系统开发环境 | 第54页 |
4.3.3 系统总体架构 | 第54-55页 |
4.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5-63页 |
4.4.1 数据管理模块 | 第55-56页 |
4.4.2 模型构建模块 | 第56-57页 |
4.4.3 数据绘制模块 | 第57-63页 |
4.4.4 用户界面模块 | 第63页 |
4.5 可视化效果展示 | 第63-71页 |
4.5.1 系统界面展示 | 第63-66页 |
4.5.2 实际地震数据测试 | 第66-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2-73页 |
5.1.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72页 |
5.1.2 本文主要贡献及创新点 | 第72-73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