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2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6页 |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三)创新点 | 第17页 |
五、相关概念界定及区分 | 第17-20页 |
(一)相关概念的涵义 | 第17-19页 |
(二)概念区分 | 第19-20页 |
六、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一)新课程改革相关理念 | 第20-21页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1页 |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一章 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改革的现状 | 第22-32页 |
一、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类型 | 第22-23页 |
(一)组织制度方面 | 第22页 |
(二)活动方式方面 | 第22页 |
(三)课堂方面 | 第22-23页 |
二、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改革的现状 | 第23-32页 |
(一)包班制 | 第23-26页 |
(二)翻转课堂 | 第26-28页 |
(三)小组合作 | 第28-32页 |
第二章 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39页 |
一、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一)教学组织方式改革的形式化 | 第32-33页 |
(二)教师技术手段运用失误和能力不足 | 第33页 |
(三)教师被动的改革教学组织方式 | 第33-34页 |
(四)评价方式的变质与落后 | 第34-35页 |
二、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一)教师改革教学组织方式缺乏社会和学校的支持 | 第35页 |
(二)教师“以学定教”的意识弱 | 第35-36页 |
(三)重方法,弱方式 | 第36页 |
(四)教师自身缺乏教育观念、能力和智慧 | 第36-39页 |
第三章 促进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改革的建议 | 第39-45页 |
一、制度上支持教师开展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探索 | 第39-40页 |
(一)重视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 | 第39页 |
(二)改革学校教学管理方式 | 第39页 |
(三)充分发挥教师智慧 | 第39-40页 |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各项能力 | 第40-42页 |
(一)教师提高学习创新的能力 | 第40页 |
(二)教师提升组织管理与教学的能力 | 第40-41页 |
(三)教师加强课程设计的能力 | 第41页 |
(四)教师学会反馈学生信息的能力 | 第41-42页 |
三、加强教学组织方式的改进与融合 | 第42-45页 |
(一)融合式的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 | 第42页 |
(二)教师主体性的“校本化”教学改革 | 第42-43页 |
(三)创建“3A”式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 | 第43页 |
(四)改进式的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