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 第14页 |
1.2 冠心病流行病学 | 第14页 |
1.3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 第14-15页 |
1.3.1 药物治疗 | 第14页 |
1.3.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第14-15页 |
1.3.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第15页 |
1.4 药物治疗的核心是抗血小板 | 第15页 |
1.5 本研究涉及到的双抗药物 | 第15-16页 |
1.6 氯吡格雷个体化差异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 | 第16-19页 |
1.7 阿司匹林个体化差异和相关基因 | 第19-21页 |
1.8 替格瑞洛临床应用中的问题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22-2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2.1.1 患者的选取 | 第22页 |
2.1.2 入选标准 | 第22页 |
2.1.3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2.2 本研究纳入的患者数据 | 第22-23页 |
2.3 本研究实验检测指标 | 第23页 |
2.4 材料和方法 | 第23-24页 |
2.4.1 DNA的提取 | 第23页 |
2.4.2 CYP2C19基因检测 | 第23-24页 |
2.4.3 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检测 | 第24页 |
2.5 血小板功能检测 | 第24-25页 |
2.6 随访数据 | 第25-27页 |
2.7 统计方法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8-37页 |
3.1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 第28-29页 |
3.2 患者术后次日MAR差异 | 第29-31页 |
3.3 患者术后三个月MAR差异与出血事件随访结果 | 第31-32页 |
3.4 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差异 | 第32-34页 |
3.5 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和MAR-AA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4-35页 |
3.6 基因型和心血管事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7-42页 |
4.1 连续动态血小板功能检测和其他检测方法的区别 | 第37-38页 |
4.2 患者术后次日MAR差异 | 第38页 |
4.3 患者术后三个月MAR差异与出血事件随访结果 | 第38-39页 |
4.4 不同氯吡格雷代谢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差异 | 第39-40页 |
4.5 基因型和MAR-AA、心血管事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3页 |
第六章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